励学益研网

学困生语文辅导如何突破瓶颈?

学困生语文辅导记录表

学生基本信息

学困生语文辅导如何突破瓶颈?-图1

项目
学生姓名
所在班级
辅导教师
辅导科目 语文
辅导类型 □ 日常辅导 □ 考前冲刺 □ 习惯养成

第一部分:学生情况分析

学情诊断(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测验、谈话等方式综合评定)

诊断维度 具体表现 原因分析(初步)
知识基础 - 拼音/字词: 声母韵母混淆、形近字/同音字错用(如“的/得/地”)、常用字词掌握不牢。
- 句子: 句子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
- 阅读: 理解能力弱,无法抓住文章主旨和关键信息,对修辞手法、表达作用理解困难。
- 写作: 无话可写,语言平淡,结构混乱,错别字多,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
- 基础知识不扎实,存在知识断层。
- 未能及时巩固和复习,导致遗忘。
- 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学习动机不足。
学习习惯 - 听课: 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不做笔记或笔记混乱。
- 作业: 书写潦草,拖延,不认真审题,缺乏检查习惯。
- 预习/复习: 从不预习或预习无效,课后不复习。
- 缺乏良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 自我管理能力差,缺乏自律性。
- 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学习兴趣与心理 - 对语文学习有畏难情绪,害怕提问和发言。
- 认为自己“不是学语文的料”,自信心不足。
- 对阅读和写作有抵触心理,觉得枯燥。
- 过去学习受挫,产生习得性无助。
- 缺乏成功体验,未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 家庭或环境可能存在负面影响。

辅导目标

  • 短期目标(1-2个月):
    • 知识: 掌握本学期要求会写的XX个生字,能正确运用XX组易混淆词语。
    • 能力: 能独立完成XX篇短文的阅读理解,答对率提升至60%;能围绕一个主题写出200字左右的通顺段落。
    • 习惯: 养成“圈点勾画”的阅读习惯和“先审题后动笔”的写作习惯。
  • 长期目标(本学期末/学年):
    • 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字、词、句)掌握率达到85%以上。
    • 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有明显提升,能跟上班级平均水平。
    • 心理: 建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敢于表达,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第二部分:辅导过程记录

日期 辅导时间 采用方法与策略 学生表现与反馈 存在问题与反思 下一步计划
示例:
9.5
16:00-17:00 拼音复习: 重点复习平翘舌音(zh/ch/sh, z/c/s)。
字词听写: 听写“的、得、地”的用法及例句。
阅读入门: 讲解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秋天》,教“找中心句”的方法。
游戏法: “摘苹果”游戏,将声母韵母写在苹果卡片上,让学生拼读。
情景法: 创造句子场景,让学生在语境中填“的、得、地”。
任务驱动法: 带着问题“哪句话最能概括秋天?”去读短文,并划出答案。
- 拼音游戏中表现积极,能跟读。
- “的、得、地”在填空时仍有混淆,但通过情景提示能纠正。
- 能在文中找到中心句,但速度较慢。
- 拼音基础比想象中弱,需长期巩固。
- 学生对游戏形式兴趣高,但对纯知识讲解易走神。
- 阅读速度慢,可能与识字量有关。
每次辅导前5分钟进行拼音快速反应练习。
下次辅导增加“的、得、地”的专项小练习。
阅读材料选择更贴近生活、字数更少的。
(您在此填写)

第三部分:阶段性总结与评价

评价周期 (第1-4周)
进步与亮点
(对“的、得、地”的混淆现象明显减少;在阅读中能主动划出关键词;敢于向老师提问。)
不足与挑战
(写作时仍存在语句不通顺的问题;学习主动性仍需加强,需要老师不断督促;在独立完成阅读题时信心不足。)
辅导策略调整
(增加看图写话练习,降低写作难度;尝试让学生当小老师,讲解一道题,提升其自信心和参与感;与家长沟通,在家营造阅读氛围。)
教师签名: 日期:

填写说明与使用建议

  1. “学生情况分析”是基础: 这部分是辅导的“诊断书”,决定了辅导的“药方”,务必花时间与学生、其前任老师、甚至家长沟通,力求准确。
  2. “辅导目标”要具体、可衡量: 避免使用“提高成绩”、“变好”等模糊词汇,目标越具体(如“掌握20个生字”、“写作文能分段”),越容易评估效果。
  3. “辅导过程记录”是核心:
    • 真实记录: 客观描述学生的表现,包括优点和不足。
    • 方法多样: 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方法,对基础差的,多用游戏、卡片、情景模拟;对习惯差的,多用任务清单、检查清单、正向激励。
    • 反思是关键: 每次辅导后花几分钟反思“什么方法有效?什么方法无效?为什么?”,这是提升辅导能力的关键。
  4. “阶段性总结”是调整: 定期(如每月)进行复盘,总结得失,及时调整辅导计划,确保辅导始终有效。
  5. 沟通与协作:
    • 与学生沟通: 辅导不仅是知识传授,更是心理疏导,多鼓励、多表扬,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 与家长沟通: 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的进步和问题,争取家长的配合,共同监督和鼓励孩子。

这份记录表不仅是为了完成工作,更是您作为辅导老师进行教学研究、提升专业能力、并最终帮助孩子成长的重要工具,祝您辅导工作顺利!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