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作为高考改革的“试验田”,其作文题一直以“深刻、思辨、文化、文采”著称,近年来,虽然不再单独命题,但其命题风格和阅卷标准依然深刻影响着江苏考生,辅导江苏高考作文,必须抓住其核心精髓。

本辅导方案将分为四大板块:
- 洞察本质:江苏高考作文的“魂”在哪里?
- 决胜考场:高分作文的“骨架”与“血肉”
- 实战演练:从审题到成文的“三步走”
- 素材积累:打造你的“专属弹药库”
第一部分:洞察本质——江苏高考作文的“魂”在哪里?
要写好江苏作文,首先要理解它偏爱什么样的文章,江苏作文的“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思辨性:拒绝非黑即白,拥抱灰色地带
- 特点:题目往往不是给出一个简单的结论,而是呈现一组矛盾、一个过程或一种关系,它要求考生具备辩证思维,能够看到问题的多面性,并进行深入剖析。
- 例子:
- “生活中,人们容易说‘我懂了’,但‘懂了’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探讨“知”与“行”的关系)
- “物各有性,至坚莫如石,至锐莫如水,而水能穿石,何也?”(探讨“柔”与“刚”、“外在”与“内在”的关系)
- 备考策略: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真的是这样吗”、“还有没有其他可能”,学会用“……”、“表面上看………”、“诚然………”等句式构建逻辑链条。
文化性:从传统中汲取智慧,用现代眼光审视
- 特点:题目常常带有浓厚的文化底蕴,或直接引用典故、成语,或探讨具有中国文化特质的哲学概念(如“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器”等)。
- 例子:
-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古人说‘言为心声’,又说‘言不尽意’。”(探讨语言与思想的关系)
- “有人说,人应该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而活;也有人说,人应该为了更崇高的理想而活。”(探讨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 备考策略:广泛阅读,尤其是国学经典(如《论语》、《道德经》、《庄子》)、历史故事和名人传记,积累一些能够体现中国智慧的典故、名言和人物事迹,写作时,要能自然地将这些素材融入,为观点提供文化支撑。
深刻性:不止于现象,更要洞察本质
- 特点:阅卷老师最反感“车轱辘话”和“正确的废话”,江苏高分作文必然是“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它要求考生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从一个小的切入点,挖掘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或社会规律。
- 例子:
- “写一篇关于‘茶’的议论文。”(不能只写茶的种类和喝法,要写茶背后的“慢生活”、“禅意”、“人情世故”等)
- “写一篇关于‘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可以写窗是“界限”与“桥梁”,是“过去”与“,是“内心”与“世界”的通道)
- 备考策略:训练自己的“以小见大”能力,看到一个事物,先问它“是什么”,再问它“为什么是这样”,最后问它“这能告诉我们什么普遍的道理”。
文采性:语言是思想的衣裳
- 特点:在思想深刻、逻辑清晰的基础上,优美的语言是锦上添花,这里的“文采”不是堆砌辞藻,而是准确、生动、富有表现力,句式要灵活多变,善用比喻、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 备考策略:
- 仿写:多读满分作文和名家散文,学习其句式结构和表达方式。
- 锤炼:对同一个意思,尝试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选择最贴切、最有力的一种。
- 积累:建立一个“好词好句本”,专门记录那些让你眼前一亮的表达。
第二部分:决胜考场——高分作文的“骨架”与“血肉”
一篇高分作文,必须有一个坚实的“骨架”(结构)和丰满的“血肉”(内容)。
骨架:黄金结构——凤头、猪肚、豹尾
-
凤头(开头):惊艳、点题、引论
- 目标:在30秒内抓住阅卷老师的眼球,并亮明你的核心观点。
- 技巧:
- 引经据典法:引用名言、诗句、典故开头,显得有文化底蕴。
- 比喻设问法:用一个生动的比喻或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开头,激发读者兴趣。
- 场景描绘法:描绘一个具体、有画面感的场景,迅速将读者带入情境。
- 排比造势法:用一组排比句开头,形成强大的气势。
- 禁忌:不要绕圈子,不要说废话,不要直接抄原材料。
-
猪肚(主体):充实、分层、论证
- 目标:用2-3个分论点,层层递进或并列展开,充分论证中心论点,这是文章最核心的部分。
- 技巧(递进式结构为佳):
- 是什么(阐释概念):清晰界定你文章核心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 为什么(分析原因/重要性):深入探讨为什么这个概念如此重要,或其产生的根源。
- 怎么办(提出方法/展望未来):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这一理念,或它将引领我们走向何方。
- 段落内部逻辑:每个段落最好遵循“观点句 + 阐释句 + 论据 + 分析 + 小结”的模式。论据后的分析是得分的关键,千万不能“论据+论据+论据”地堆砌。
-
豹尾(:有力、升华、余韵
- 目标:总结全文,重申观点,并适当升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 技巧:
- 首尾呼应法:回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
- 哲理升华法:将文章的立意从个人层面上升到时代、社会或人类精神的层面。
- 号召展望法:发出呼吁,或对未来寄予美好的希望。
- 引用名言法:用一句精辟的名言警句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
- 禁忌:不要戛然而止,不要画蛇添足,不要喊空洞的口号。
血肉:内容与语言
- 论据要“新、准、深”:
- 新:多用近期的社会热点、科技发展、文化现象,避免屈原、司马迁、爱迪生“三巨头”的过度使用。
- 准:事实论据必须真实无误,引用名言要准确。
- 深:对论据的分析要到位,要能揭示其与论点的内在联系。
- 语言要“精、气、神”:
- 精:用词精准,避免口语化和口水话。
- 气:句式长短结合,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 神:文字背后要有思想、有情感、有温度。
第三部分:实战演练——从审题到成文的“三步走”
拿到作文题后,不要急于动笔,严格按照以下三步走,可以大大提高写作质量和效率。
第一步:审题立意(5-8分钟)——画龙点睛
- 抓关键词:圈出题目中的核心概念、动词、形容词和转折词,题目“于无声处听惊雷”,关键词是“无声”和“惊雷”。
- 明关系:分析关键词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转折、因果还是条件?上例中,“无声”是背景、是过程,“惊雷”是结果、是爆发。
- 定方向:确定文章的写作方向,是肯定“惊雷”,还是反思“无声”?或是探讨如何在“无声”中积蓄力量,等待“惊雷”?
- 炼观点:将你的思考浓缩成一个明确、深刻、有话可说的中心论点。
- 平庸:我们要在平凡中创造不凡。
- 深刻:真正的力量,往往蕴藏在沉静的蓄势之中;时代的惊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