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担当,何为青年之担当?

论担当:铸就人生脊梁,成就时代华章

人生如长河,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惊涛骇浪,在这趟未知的航程中,是什么让我们能够劈波斩浪,行稳致远?是智慧,是勇气,而在我看来,更为核心的,是那份深植于内心的“担当”,担当,是面对责任时的挺身而出,是遭遇困境时的迎难而上,是肩负使命时的全力以赴,它不仅是个体安身立命的基石,更是民族与国家砥砺前行的脊梁。

担当,何为青年之担当?-图1

担当,是个人成长的磨刀石,淬炼出生命的厚度与价值。 人生在世,无人能逃避责任,对家庭,我们有赡养老人、抚育子女的义务;对社会,我们有遵纪守法、贡献力量的责任;对自我,我们有完善人格、实现理想的目标,逃避担当,或许能获得片刻的安逸,但最终只会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考验,生命也会因此变得轻飘而虚无,反之,勇于担当,则是在为生命负重前行,正如司马迁,身受宫刑之辱,这是何等的屈辱与痛苦!但他没有沉沦,而是将个人荣辱置之度外,担当起“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历史使命,正是这份沉重的担当,让他忍辱负重,耗尽毕生心血,终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司马迁的生命,因担当而厚重,因担当而永恒,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每一次主动承担额外的工作,每一次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每一次在朋友需要时伸出援手,都是在为人生的“肌肉”增添力量,最终铸就一个顶天立地、有价值的自我。

担当,是社会进步的压舱石,凝聚起前行的磅礴力量。 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体现在高楼大厦的繁华,更体现在其成员普遍的责任感与担当精神,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呐喊,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担当精神始终是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强大引擎,在和平年代,担当体现在平凡岗位上,无论是“大国工匠”数十年如一日地对技术精益求精,还是科研工作者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攻克难关;无论是外卖小哥在风雨中准时送达一份温热,还是社区工作者在基层默默守护一方安宁,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为社会这部精密的机器添砖加瓦,正是这千千万万个体的微小担当,汇聚成了推动社会滚滚向前的洪流,反之,一个如果充斥着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人人都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处世哲学,那么社会将变成一盘散沙,失去凝聚力与前进的动力,担当精神是维系社会信任、促进社会和谐、激发社会活力的基石。

担当,是民族复兴的通行证,彰显着一个国家与时代的气魄。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必然会面临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这需要整个民族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历史担当,回望百年征程,从“红军不怕远征难”的豪迈,到“两弹一星”元勋隐姓埋名的奉献;从抗击疫情时“我是党员我先上”的逆行,到脱贫攻坚战场上“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誓言,担当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穿越风雨、走向辉煌的精神密码,它意味着“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意味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更意味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胸怀,对于新时代的青年而言,担当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我们或许平凡,但只要我们将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的洪流,将个人的奋斗汇入民族复兴的伟业,就能在时代的舞台上,书写下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精彩华章。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担当,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具体的行动,一种清醒的认知,一种高尚的品格,它始于足下,见于细微,成于坚韧,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勇敢地扛起自己肩上的责任,以担当之心,行脚下之路,用奋斗的汗水,浇灌出个人成长的硕果,汇聚成社会进步的伟力,共同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篇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