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是故,学则明,不学则昏,学则进,不学则退,学则成,不学则废,当今之世,知识如海,技术如潮,不学者,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学者,如闭门造车,不合时宜,故当以学为舟,以思为楫,乘风破浪,以抵彼岸,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仿写解析】
这篇仿写文章在结构和精神上力求贴近《劝学》,同时在具体意象上进行了创新,以适应现代语境。
-
开篇立论(模仿原文第一段):
- “学不可以已”:直接沿用荀子开篇的千古名句,点明中心论点。
-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保留这两个经典比喻,说明学习可以超越前人。
-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保留木材和金属的比喻,强调后天加工(学习)的重要性。
-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化用并总结,点明学习的最终目的是提升自我,做到“知行合一”。
-
学习的方法与借助(模仿原文第二段):
-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沿用对比,强调学习比空想更重要。
- “登高而招,顺风而呼”:保留这两个比喻,说明借助有利条件能事半功倍。
-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保留这两个经典比喻,引出核心观点。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直接沿用,这里的“物”在现代语境下可以理解为知识、工具、平台、前人经验等一切可借助的外部力量。
-
学习的积累与坚持(模仿原文第三段):
-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积善成德”:保留这三个排比,强调积累的重要性,从自然现象升华到个人品德修养。
-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沿用,强调从小处着手,持之以恒。
- “骐骥一跃……驽马十驾”:保留对比,强调“坚持不懈”比“天赋异禀”更重要。
- “锲而舍之……锲而不舍”:沿用,突出毅力。
- “蚓无爪牙之利……蟹六跪而二螯”:保留这两个生物比喻,用“用心一”与“用心躁”对比,论证专注的重要性。
-
学习的专注与目标(模仿原文第四段):
- “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化用原文,强调深刻的志向和专注的行动是成功的前提。
- “行衢道者不至,事两君者不容”:化用,说明目标不专一、三心二意的危害。
-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沿用,从生理现象引申到学习必须专注。
- “螣蛇无足而飞,鼫鼠五技而穷”:沿用,对比专精与博而不精的结果。
- “《诗》曰:‘……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化用《诗经》典故,再次点明“专一”的重要性,使论证更有文化底蕴。
-
结尾升华(现代语境下的总结):
- “是故,学则明,不学则昏……”:用一组简洁的对偶句,总结学习的正面作用与不学的负面后果,增强气势。
- “当今之世,知识如海,技术如潮……”:将原文的道理置于现代社会背景下,用“逆水行舟”、“闭门造车”等现代人熟悉的比喻,增强现实感和说服力。
- “故当以学为舟,以思为楫,乘风破浪,以抵彼岸”:用一个完整的、富有动感的比喻来收尾,号召人们积极学习,奋发向上。
-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借用岳飞的著名词句,发出警醒,使文章在慷慨激昂中结束,余味悠长。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和意象选择,文章既传承了《劝学》的精髓,又融入了时代精神,实现了“形似”与“神似”的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