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团体辅导记录(完整指南与范例)
心理团体辅导记录是团体辅导工作的核心,它不仅是工作过程的见证,更是反思、评估和保障专业性的重要依据,一份好的记录应具备客观性、连续性、专业性和保密性。

第一部分:团体辅导前期准备记录
在正式开始团体辅导前,需要明确团体的基本信息和目标。
【团体名称】
- 示例:“我是情绪小主人”情绪管理团体、“友谊的小船”人际交往团体、“我能行”自信心提升团体
【团体性质】
- 示例:发展性团体、预防性团体、治疗性团体(小学生多为发展性和预防性)
【团体目标】
- 总目标: 帮助成员认识并接纳自己的情绪,学习2-3种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
- 具体目标:
- 成员能够说出至少4种基本情绪(喜、怒、哀、怕)。
- 成员能够通过“情绪红绿灯”等方法,识别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信号。
- 成员在模拟情境中,尝试运用至少一种积极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呼吸、暂时离开)。
【招募对象与筛选】
- 招募对象: 三年级学生,对情绪管理感兴趣,希望提升自我认知能力。
- 招募方式: 班主任推荐、自愿报名、心理教师访谈筛选。
- 筛选标准:
- 排除有严重心理行为问题或攻击性行为过度的学生。
- 确保成员有参与意愿和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
- 成员之间最好互不熟悉,以减少关系建立的复杂性。
【团体成员信息(匿名化处理)】 | 编号 | 性别 | 年级 | 主要特点/期望(匿名化) | | :--- | :--- | :--- | :--- | | M01 | 男 | 三年级1班 | 安静,不善表达,希望更勇敢 | | M02 | 男 | 三年级2班 | 好动,情绪易激动,想学习控制脾气 | | F01 | 女 | 三年级1班 | 敏感,容易哭泣,想变得更坚强 | | F02 | 女 | 三年级3班 | 人缘好,是朋友中的“小领袖” | | ... | ... | ... | ... |
【团体时间与地点】
- 时间: 每周三下午第三、四节课(16:00-17:30),共6次。
- 地点: 学校心理辅导室团体活动区(安静、舒适、有活动空间)。
【带领者】
- 带领者: 王老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学校专职心理教师)
- 协助者: 李老师(实习心理教师)
第二部分:每次团体辅导活动记录(模板)
这是记录的核心部分,建议每次活动后24小时内完成。
小学生心理团体辅导活动记录
【团体名称】 “我是情绪小主人” 【活动次数】 第 2 次活动 【活动日期】 2025年10月18日 【活动时间】 16:00 - 17:30 【活动地点】 学校心理辅导室团体活动区 【带领者】 王老师 【协助者】 李老师 【出席成员】 M01, M02, F01, F02 (共4人) 【缺席成员】 无
【一、 活动目标】
- 认知目标: 认识“生气”和“难过”这两种情绪,了解它们在身体上的感受信号。
- 技能目标: 学习并初步尝试运用“气球呼吸法”来平复生气时的情绪。
- 情感目标: 理解每种情绪都有存在的价值,学习用“我句式”表达自己的情绪。
【二、 活动过程】
| 阶段 | 时间 | 带领者引导语/行为 | 成员反应与表现 | 分析与反思 | |
|---|---|---|---|---|---|
| 暖场与过渡 | 10分钟 | “情绪天气预报” |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的‘情绪小主人’乐园,今天我们来聊聊天气,如果用一个天气来形容你今天的心情,会是什么呢?”(用图片卡片展示晴天、阴天、雨天、打雷等) | M02举手:“我今天是打雷天,因为下课我的笔被同学弄坏了。” F01小声说:“我是阴天,有点难过。” F01和M02都能对应,M01和F02则选择晴天。 |
成员能快速进入状态,部分成员能将情绪与天气联系起来,初步表达了自己当下的感受。 |
| 主题活动一 | 20分钟 | “情绪小怪兽” | 展示绘本《我的情绪小怪兽》或自编故事。 提问:“故事里有哪些小怪兽?它们分别代表什么情绪?当你生气时,身体里会有什么小怪兽在捣乱?它让你感觉怎么样?”(引导说出心跳快、脸红、想跺脚等) |
M02:“生气怪兽!它让我想打人!” F01:“难过怪兽,它让我想哭,胸口闷闷的。” 带领者将成员的回答记录在白板上,形成“生气/难过信号清单”。 |
故事形式能有效吸引小学生,通过具象化的“小怪兽”帮助成员理解抽象的情绪,成员分享踊跃,能联系自身感受,互动良好。 |
| 主题活动二 | 25分钟 | “给生气怪兽吹气球” | 示范并讲解“气球呼吸法”:用鼻子慢慢吸气(想象吹气球),肚子鼓起来;用嘴巴慢慢呼气(气球慢慢变小)。 带领全体成员一起练习3次。 情境模拟:“如果有人抢了你的玩具,你很生气,你会怎么用这个方法让自己冷静下来?” |
初次练习时,M02和F01做得很好,M01有些不自然,F02觉得“有点好玩”,在模拟环节,M02说:“我会先吹三口气,然后再去跟他讲道理。” | “气球呼吸法”简单易学,符合小学生认知水平,大部分成员能掌握基本动作,在情境模拟中,M02能将方法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显示出初步的应用能力。 |
| 分享与总结 | 15分钟 | “我的情绪锦囊” | 提问:“今天我们认识了生气和难过,也学会了一个新方法,你觉得这个方法有用吗?什么时候可以用它?” 发放彩色纸和笔,请成员画出或写下今天学到的“情绪调节小妙招”,放进“我的情绪锦囊”里。 “情绪没有好坏,都是我们的朋友,当我们遇到生气和难过的小怪兽时,记得用我们的‘魔法呼吸’让它安静下来。” |
F01画了一个大大的气球,旁边写着“深呼吸”。 M02写下了“生气就吹气”。 成员们互相展示了锦囊,脸上带着成就感。 |
通过绘画和书写,将内化的知识外化,巩固了活动效果,成员的积极反馈表明活动目标基本达成,团体氛围温暖、支持。 |
| 预告与结束 | 5分钟 | 预告下次活动 | “今天大家表现得非常棒!我们下次活动要来认识一位叫‘害怕’的朋友,看看它想告诉我们什么,下次见!” | 成员们挥手告别,M02还主动帮F01把椅子放回原位。 | 团体凝聚力在活动中逐渐形成,成员间有积极的互动。 |
【三、 观察与评估】
- 团体动力: 本次活动中,团体氛围从最初的拘谨逐渐变得开放和活跃,M02从第一次活动的游离状态变得投入,甚至成为活动中的积极贡献者,F01的分享虽然声音不大,但内容真实,得到了其他成员的尊重。
- 成员参与度: 全体成员全程参与,在分享和讨论环节,除了M01较为安静外,其他成员都能积极举手发言,M01在绘画环节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 目标达成度: 认知目标和情感目标基本达成,技能目标(气球呼吸法)大部分成员已初步掌握,但M01的熟练度有待提高,需要在未来活动中给予更多关注和练习机会。
【四、 下次活动调整建议】
- 针对M01: 下次活动可以设计一些需要动手操作但不强迫语言表达的活动,如用黏土捏出“害怕”的样子,鼓励他通过非语言方式参与。
- **巩固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