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事例议论文?
事例议论文,顾名思义,就是以事实论据(具体事例)为主要支撑材料,来阐明作者观点、进行论证说理的议论文。

它的核心在于“摆事实,讲道理”,与侧重于逻辑推演、引用名言警句的“道理论证”不同,事例议论文通过讲述真实、典型、有代表性的故事或事件,让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可感,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
- 观点(论点): 你想表达什么看法?(坚持是成功的关键。)
- 事例(论据): 你用谁的故事来证明?(爱迪生发明电灯、司马迁写《史记》。)
- 分析(论证): 你这个故事是如何证明你的观点的?(分析爱迪生如何面对上千次失败,司马迁如何忍辱负重。)
事例议论文的写作结构(“引-议-联-结”四段论)
这是最经典、最实用的议论文结构,尤其适合应试写作。
引(引论)—— 提出论点,亮明观点
- 目的: 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文章的中心论点,让读者一眼就知道你要写什么。
- 方法:
- 开门见山法: 直接提出观点。“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拥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持。”
- 名言引路法: 引用一句名言警句,引出观点。“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艰苦的奋斗。”
- 故事引入法: 讲述一个简短的故事或现象,引出观点。“当我们在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的成就而喝彩时,不应忘记,他是在无数次失败后,才最终培育出造福世界的‘东方魔稻’,这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持与探索。”
议(本论)—— 运用事例,展开论证
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摆事实” 和 “讲道理” 在此紧密结合。
- 目的: 用一个或多个典型事例来证明中心论点。
- 结构: “观点句 + 事例 + 分析” 的模式,可以重复使用,构成“并列式”或“层进式”结构。
- 观点句: 清晰地概括本段的分论点。
- 事例: 简洁、准确地叙述事例,突出与论点相关的关键信息,避免冗长。
- 分析: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事例本身不会说话,必须通过分析,把事例和论点联系起来,阐明事例如何证明了观点,常用“由此可见”、“这正是因为”、“试想,如果没有……”等词语进行过渡。
【示例段落】
(观点句) 坚持是面对困境时,不放弃的执着与勇气。 (事例) 回望历史,史学家司马迁的人生便是对此最好的诠释,他因李陵之祸而遭受宫刑,这对于一个士大夫而言,是奇耻大辱,足以让人万念俱灰,他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和自己的史学抱负,选择了隐忍苟活,在狱中耗费十余年光阴,最终写成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分析) 试想,若司马迁在巨大的屈辱面前选择了放弃,中国历史的长河中便会缺少一部不朽的巨著,他之所以能名垂千古,正是因为他内心那份“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执着,支撑他走过了人生的至暗时刻,这份坚持,是源于对理想的无限忠诚,是面对绝境时最强大的精神力量。
联(联系)—— 联系现实,拓展延伸
- 目的: 将文章的论证从历史拉回到现实,体现文章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使论证更全面、更有深度。
- 方法:
- 联系个人: 作为当代青年/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做?(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时,要有司马迁那样的坚持精神。)
- 联系社会: 当前社会上的某种现象、某个群体或某项政策,与论点有何关系?(在科技攻关领域,无数科研工作者正以“十年磨一剑”的坚持,推动着国家科技的进步。)
- 联系国家/时代: 论点对于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有何启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同样需要我们这一代人发扬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
结(—— 总结全文,升华主旨
- 目的: 收束全文,重申论点,并对论点进行升华,发出号召或引人深思。
- 方法:
- 总结式: 概括上文的主要观点,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 号召式: 发出号召,鼓舞人心。“让我们以坚持为帆,以奋斗为桨,在人生的航程中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
- 展望式/升华式: 将论点提升到更高的哲学或时代高度,引人深思。“坚持,是一种选择,更是一种智慧,它不仅塑造了个人,也必将成就一个更加辉煌的未来。”
事例议论文范文示例
论“慢”的价值**
(引) 在这个追求“快”的时代,“快餐文化”、“速成班”、“网红打卡”充斥着我们的生活,我们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推着,一路狂奔,生怕落后,当我们为“快”的效率而沾沾自喜时,是否也该停下来思考:一味的“快”真的能带给我们一切吗?我认为,适时地“慢”下来,恰恰是通往深刻与持久价值的必经之路。
(议) (分论点一:慢,是沉淀思考,孕育创新的基石。) 纵观科学史,许多划时代的发现并非一蹴而就的灵光乍现,而是“慢”思考的产物,爱因斯坦在提出相对论之前,曾花费了十年时间进行思想实验,在孤独的思考中构建起全新的时空观,他并非不追求效率,而是深知,对于改变世界的理论,必须给予它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发酵、去完善,倘若他急于求成,跳过那些看似“无用”的思考过程,人类对宇宙的认知或许仍停留在原地,由此可见,慢,不是懒惰,而是一种深度耕耘,是创新之花得以绽放的沃土。
(分论点二:慢,是坚守匠心,成就卓越的保障。) “慢”的价值,在艺术与手工业领域体现得淋漓尽致,瑞士制表匠们,一生专注于方寸之间的齿轮与游丝,以近乎苛刻的标准,打磨着每一块手表,他们追求的不是产量,而是极致的精准与耐用,正是这份“慢工出细活”的匠心,才让“瑞士制造”成为全球高品质的代名词,反观当下,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短期利益,粗制滥造,最终被市场淘汰,这正反两方面的例子告诉我们:真正的卓越,无法被速成,它需要时间的淬炼和匠心的坚守。
(联) 对于我们青年学生而言,“慢”的价值同样重要,面对海量的知识和信息,我们不能只满足于浅尝辄止的“刷题”和“打卡”,而应沉下心来,像爱因斯坦一样去深入思考问题的本质;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也要学习瑞士制表匠的精神,摒弃浮躁,打磨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学会“慢”,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竞争力。
(结) 人生不是一场百米冲刺,而是一场马拉松,一味地快,可能会让我们错过沿途的风景,甚至耗尽体力,让我们学会在奔跑中偶尔驻足,在喧嚣中保持一份宁静的“慢”,因为,唯有“慢”下来,我们才能沉淀思想,磨砺匠心,最终抵达那个真正属于我们的、深刻而卓越的人生终点。
常用事例素材库(分类整理)
积累素材是写好事例议论文的基础,以下是一些经典素材,你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挖掘。
个人奋斗与坚持类
- 司马迁: 忍辱负重,耗时十余年著成《史记》。
- 爱迪生: 上千次失败后发明电灯,诠释“天才就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 屠呦呦: 数十年如一日研究青蒿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