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辅导计划
计划基本信息
| 项目 | |
|---|---|
| 辅导对象 | 学生姓名 / 教师姓名 |
| 辅导者 | 教师姓名 / 导师/专家姓名 |
| 辅导类型 | □ 学生学业辅导 □ 学生行为/心理辅导 □ 教师专业发展辅导 □ 新教师入职辅导 |
| 辅导周期 | YYYY年MM月DD日 至 YYYY年MM月DD日 |
| 辅导目标 | (在此处清晰、具体地写下本次辅导要达成的核心目标) |
辅导背景与现状分析
-
学生情况分析 (针对学生辅导):

- 优势: 该生在哪些学科或方面表现出色?(逻辑思维能力强、有艺术天赋、乐于助人等)
- 待提升领域: 该生在哪些方面存在困难?(数学应用题理解能力差、英语单词记忆困难、课堂注意力不集中、自信心不足等)
- 原因分析: 初步判断问题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方法不当、学习习惯不良、家庭环境影响、心理压力等)
- 学生意愿: 学生是否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他/她是否愿意接受辅导?
-
教师情况分析 (针对教师辅导):
- 优势: 该教师在哪些教学方面表现突出?(备课充分、课堂互动性强、深受学生喜爱等)
- 待提升领域: 该教师在哪些方面需要支持?(课堂管理技巧、信息技术应用、与家长沟通、差异化教学等)
- 发展需求: 教师个人希望获得哪些方面的成长?
辅导目标
目标应遵循 SMART原则:具体的、可衡量的、可实现的、相关的、有时限的。
| 序号 | 总体目标 | 具体目标 (SMART) | 衡量标准 |
|---|---|---|---|
| 1 | 提升数学成绩 | 在本学期期末考试中,学生的数学成绩从70分提升至85分。 | 期末考试成绩单 |
| 2 | 改善学习习惯 |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作业,并养成每日预习15分钟的习惯。 | 连续两周的作业检查记录和家长反馈 |
| 3 | 增强课堂参与度 | 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能引导学生主动发言,学生平均每周主动发言不少于3次。 | 课堂观察记录表 |
| 4 | 掌握新教学法 | 教师能在一个月内,独立设计并成功实施一次项目式学习活动。 | 提交的PBL教案和活动总结 |
辅导策略与方法
| 辅导模块 | 具体策略与方法 | 备注 |
|---|---|---|
| 学业辅导 | 诊断性测试: 进行学科前测,精准定位知识薄弱点。 分层教学: 根据学生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 思维导图: 引导学生用思维导图梳理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 错题分析法: 指导学生建立错题本,分析错误原因并定期复习。 一题多解: 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发散思维。 |
重点在于激发学习兴趣,而非“填鸭式”灌输。 |
| 行为/心理辅导 | 积极倾听: 耐心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感受,建立信任关系。 角色扮演: 模拟社交场景,练习正确的应对方式。 正面强化: 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 家校合作: 与家长保持沟通,共同制定行为规范。 情绪管理: 教授简单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 |
尊重学生隐私,保护学生自尊心。 |
| 教师专业发展 | 听课与评课: 辅导者定期听课,并进行课后反馈与研讨。 案例分析: 共同分析优秀教学案例,学习其教学策略。 同课异构: 与其他教师共同备课、上课,比较差异,共同进步。 专题工作坊: 针对特定问题(如课堂管理)开展专题培训。 阅读与分享: 共读教育名著,定期交流心得。 |
营造开放、安全的研讨氛围,鼓励尝试与创新。 |
辅导时间安排
| 时间 | 地点 | 参与人员 | |
|---|---|---|---|
| 第1-2周 | 建立关系,明确辅导目标。 进行前测/情况摸底。 制定个性化辅导方案。 |
教师办公室 / 安静教室 | 辅导者、辅导对象 |
| 第3-6周 | 按计划实施辅导策略。 每周进行1-2次常规辅导。 收集过程性数据(如作业、课堂表现记录)。 |
教室 / 图书馆 / 线上 | 辅导者、辅导对象 |
| 第7-8周 | 进行中期评估,回顾进展。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优化辅导方案。 与家长/学校沟通中期情况。 |
教师办公室 | 辅导者、辅导对象、相关人员 |
| 第9-12周 | 继续实施调整后的辅导方案。 强化优势,巩固提升。 |
教室 / 线上 | 辅导者、辅导对象 |
| 第13-14周 | 进行后测/成果展示。 全面总结辅导效果。 制定后续跟进计划。 |
教师办公室 / 教室 | 辅导者、辅导对象、相关人员 |
资源与支持
- 人力资源: 家长、其他学科教师、学校心理咨询师、教研组长等。
- 物料资源: 教材、辅导资料、练习册、学习软件、白板、卡片等。
- 环境资源: 安静的辅导空间、多媒体教室等。
评估与反馈机制
- 评估方式:
- 形成性评估: 日常观察记录、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提问回答、小测验等。
- 总结性评估: 期末考试成绩、作品集展示、行为改变量表、教学成果汇报等。
- 反馈渠道:
- 与学生/教师反馈: 每次辅导结束后进行简短口头反馈;每周进行一次书面小结。
- 与家长反馈: 每两周进行一次电话或当面沟通。
- 与学校管理层反馈: 每月提交一次书面辅导进展报告。
预期成果与总结
- 预期成果:
- 学生方面:学业成绩提升XX%,学习习惯得到改善,自信心增强。
- 教师方面:掌握XX项新技能,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职业认同感增强。
- 最终总结 (辅导结束后填写):
- 本次辅导目标的达成情况。
- 辅导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与遇到的挑战。
- 对辅导对象未来发展的建议。
- 本次辅导对辅导者自身的启示。
制定人: 日期:
使用建议
- 个性化是关键: 这份模板是一个框架,最重要的部分是“现状分析”和“辅导策略”,必须根据辅导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量身定制。
- 保持灵活性: 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在辅导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
- 重在过程: 辅导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成长,而不仅仅是达到某个分数或指标,关注辅导过程中的点滴进步和情感变化同样重要。
- 建立信任: 无论是辅导学生还是教师,建立积极、信任、安全的关系是辅导成功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