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辅导员条令具体包含哪些核心职责与考核标准?

这份“规定”可以被视为辅导员队伍的“条令”,它明确了辅导员的身份定位、主要职责、配备选聘、培养发展、管理考核、职业保障等核心内容。

辅导员条令具体包含哪些核心职责与考核标准?-图1

以下是对这份《规定》核心内容的详细解读,以便您全面了解: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核心内容解读

总则与定位

  1. 根本遵循: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2. 身份定位: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等学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生活的知心朋友。
  3. 双重身份:辅导员具有干部和教师的双重身份,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任教师。

主要工作职责

这是“条令”的核心部分,明确了辅导员“做什么”,共九大职责,涵盖了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

  1. 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

    • 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 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定期开展主题班会、理论学习等活动。
  2. 党团和班级建设

    • 党建: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委会建设,培养学生骨干,营造良好班风学风。
    • 团建:指导学生团组织开展活动,做好推优入党工作。
    • 班级管理: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
  3. 学业指导与学风建设

    • 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业指导。
    • 营造浓厚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预防和处理学业困难问题。
  4. 日常事务管理与服务

    • 评奖评优:组织开展各类评奖评优活动,做好奖学金、助学金的评审和发放。
    • 困难帮扶: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业困难、就业困难等学生群体,提供精准帮扶。
    • 日常管理:学生报到、注册、请假、纪律处分、宿舍管理等日常事务。
    • 安全稳定:开展安全教育,排查安全隐患,处理突发事件。
  5. 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和宣传活动。
    • 对学生进行初步心理问题疏导和危机干预,识别并转介严重心理问题学生。
  6. 网络思政教育

    • 运用新媒体技术,建设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 关注网络舆情,引导学生理性上网,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7. 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 提供就业信息服务,指导学生求职技巧,协助解决就业困难。
    • 鼓励和支持学生创新创业。
  8. 理论和实践研究

    • 参与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研究,撰写工作案例和论文。
    • 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提升工作科学化水平。
  9. 完成学校交办的其他任务:这是一个兜底条款,体现了辅导员工作的综合性和复杂性。

配备与选聘

  1. 师生比:要保证师生比不低于 1:200 的标准,这是确保辅导员有足够精力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基本保障。
  2. 选聘标准
    • 政治标准: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
    • 学历要求:一般应具备硕士及以上学位,是中共党员。
    • 能力要求:热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接受过系统的岗前培训并合格。
  3. 选聘程序:采取组织推荐和公开招聘相结合的方式。

培养与发展

这是对辅导员“如何成长”的规定,旨在打通辅导员的职业发展通道。

  1. 双重发展路径
    • 职务晋升:管理岗位(科员、副科级、正科级、副处级、正处级)。
    • 职称评聘:专业技术岗位(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这是辅导员专业化、专家化发展的关键路径。
  2. 培养体系
    • 岗前培训:新任辅导员必须参加培训。
    • 在岗培训: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包括日常培训、专题研修、社会实践等。
    • 学科支持:鼓励支持辅导员攻读相关专业学位,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

管理与考核

  1. 领导体制:高校党委统一领导,校、院(系)两级管理。
  2. 考核机制
    • :主要包括德、能、勤、绩、廉等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
    • 考核方式: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师生评价与组织考核相结合。
    • 结果运用:考核结果与职务晋升、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绩效工资分配等直接挂钩。

职业保障

  1. 薪酬待遇:辅导员的工资津贴、住房补贴、社会保障等,应与学校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享受同等待遇。
  2. 工作条件:学校应设立辅导员专项经费,为辅导员开展工作提供必要的场地、设备和经费保障。
  3. 评优评先:学校要将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工作成果作为其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并设立专门的辅导员奖励项目。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是中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根本大法”和“行动指南”,它不仅明确了辅导员是“做什么”的,更规划了他们“如何发展”,并通过制度保障来提升这支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和职业吸引力,这份“条令”的核心精神在于,将辅导员定位为集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研究者于一身的复合型思政工作队伍,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