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喧嚣中坚守,于时代里发光
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裹挟着信息、机遇与诱惑,呼啸着冲刷着每个人的堤岸,我们身处一个瞬息万变的世界,新潮迭起,热点易逝,仿佛稍一驻足,就会被时代的车轮无情地抛在身后,在这样的背景下,“坚守”二字,显得尤为沉重,也尤为珍贵,坚守,并非是固执己见、抱残守缺的愚钝,而是一种在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它的清醒,一种在纷繁诱惑面前依然锚定方向的定力,一种于喧嚣世界中安顿灵魂的智慧。

坚守,是抵御浮躁的定力,是成就卓越的基石。
当今社会,成功学盛行,“一夜暴富”的故事被反复传颂,催生出一种普遍的浮躁心态,人们渴望走捷径,追求“短、平、快”的即时满足,却往往忽视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朴素真理,纵观历史长河,任何一项真正的成就,都离不开长年累月的坚守与积累。
“敦煌女儿”樊锦诗,将大半生的光阴都奉献给了敦煌莫高窟,从青春年华到白发苍苍,她忍受着黄沙的吹拂与孤寂的考验,用数字化的方式为千年壁画“续命”,倘若她当初被都市的繁华所吸引,或是在艰苦的环境面前选择了放弃,又怎会有今日“数字敦煌”的辉煌?她的坚守,是对文化传承的敬畏,是对初心的执着,同样,在科研领域,“天眼之父”南仁东,用二十二年时间,在贵州的大山深处,一砖一瓦地建造起国之重器,二十二年,足以让一个少年步入中年,足以让一座城市换新颜,正是这份“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才让中国在宇宙探索的领域拥有了“天眼”,看到了更远的星辰,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卓越,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无人问津的角落里,默默坚守,最终绽放出璀璨的光芒。
坚守,是守护初心的磐石,是安顿灵魂的港湾。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岔路口,面临无数的选择与诱惑,是随波逐流,还是逆流而上?是追求浮华,还是坚守本心?答案,往往藏在“坚守”二字之中,坚守初心,就是坚守那个最初、最纯粹的自己,它如同一块磐石,任凭风吹浪打,我自岿然不动。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坚守的是文人的风骨与尊严,于是他选择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虽清贫却自由,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但他坚守的是“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与乐观,无论身处何地,都能造福一方,留下无数传世佳作,反观当下,一些人迷失在名利的追逐中,为了短暂的利益而放弃了原则与底线,竹篮打水一场空”,甚至身败名裂,他们的悲剧,恰恰在于放弃了坚守,坚守初心,不是让我们不思进取,而是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始终保持一份清醒与纯粹,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坐标,让灵魂有一个可以安放的港湾。
坚守,并非固步自封,而是在传承中创新,于变化中求恒。
有人可能会问,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坚守是否意味着墨守成规、拒绝一切新事物?答案显然是否定的,真正的坚守,不是对过去的简单复制,而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智慧,这个“不变”,是核心的价值观、是根本的原则、是永恒的追求;而“万变”,则是实现这些价值与原则的方法、路径与形式。
故宫博物院,坚守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但它没有停留在古老的展陈方式上,通过“故宫文创”的开发,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古老的紫禁城以一种年轻、时尚的姿态走进了现代人的生活,赢得了无数年轻人的喜爱,这便是坚守的智慧:内核不变,形式常新,同样,许多百年老字号,之所以能够历经风雨而屹立不倒,正是因为它们坚守了“诚信”“匠心”的立业之本,同时又与时俱进,不断改良产品,适应新的市场需求,可见,坚守与创新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坚守为创新指明方向,创新为坚守注入活力。
坚守是时代的呼唤,是个人成长的必修课,它让我们在浮躁中沉淀,在诱惑前清醒,在变化中从容,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学会坚守,坚守对知识的渴求,以应对未来的挑战;坚守对理想的追求,以实现人生的价值;坚守对真善美的信仰,以构建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时代的喧嚣中,找到自己内心深处那片需要坚守的净土,于无声处坚守,于坚守中发光,最终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成为这个时代里一道独特而亮丽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