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方案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度?

《我的情绪我做主》——初中生情绪管理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方案

活动背景与理念

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期,被称为“风暴期”或“叛逆期”,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大、人际关系的复杂化以及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初中生常常体验到强烈的情绪波动,如焦虑、愤怒、悲伤、自卑等,他们往往缺乏有效的情绪识别、表达和调节方法,容易采取压抑、爆发等不适应行为,影响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

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方案如何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度?-图1

本活动课以“积极心理学”“认知行为疗法”为理论基础,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体验性,通过游戏、讨论、绘画、情景模拟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情绪、接纳情绪,并学习实用的情绪调节策略,最终实现“我的情绪我做主”的目标,提升其心理弹性和幸福感。

活动基本信息

  • 活动主题: 我的情绪我做主——初中生情绪管理探秘
  • 活动对象: 初中一至二年级学生(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调整活动深度)
  • 活动人数: 20-30人(便于小组互动和教师关注)
  • 活动时间: 45分钟(一课时)
  • 活动地点: 心理辅导室、宽敞明亮的教室或团体活动室
  • 活动形式: 破冰游戏、小组讨论、情景表演、艺术表达、技巧学习

活动目标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设定以下三维目标:

  1. 认知目标:

    • 帮助学生认识并理解“情绪”的基本概念,了解情绪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
    • 引导学生识别自己和他人的常见情绪(如喜、怒、哀、惧、惊、厌等)。
  2. 能力目标:

    • 引导学生初步探索并接纳自己的情绪,学习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表达情绪。
    • 教授并实践至少2-3种简单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如深呼吸法、转移注意法、认知重评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对自身情绪的觉察力和责任感,认识到管理情绪是成长的重要一课。
    • 营造一个安全、尊重、支持的团体氛围,鼓励学生敞开心扉,互相理解与支持。

活动准备

  1. 场地布置: 将桌椅摆放成U型或圆形,方便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背景音乐选择轻柔、舒缓的纯音乐。
  2. 材料准备:
    • PPT课件: 包含活动流程、情绪图片、情景案例、情绪调节方法图解等。
    • 情绪卡片: 打印或手绘各种情绪表情的图片卡片(如开心、生气、难过、害怕、惊讶、尴尬等)。
    • 情绪温度计: A4纸打印好的“温度计”轮廓,每人一张。
    • 彩色画笔/蜡笔: 每人一套。
    • 气球: 数量与人数相等。
    • 便签纸和笔: 每人若干。
    • 奖励小贴纸: 用于鼓励积极参与的学生。

活动过程

(一) 暖场与导入:情绪猜猜乐(约5分钟)

  1. 活动目标: 打破陌生感,活跃气氛,自然引出“情绪”主题。
  2. 活动规则:
    • 教师展示准备好的情绪卡片(如“开心”、“生气”、“难过”、“害怕”)。
    • 邀请2-3名学生上台,随机抽取一张卡片,不展示给其他人看,只能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表演出来。
    • 其他同学猜一猜表演者展示的是什么情绪。
  3. 教师引导:
    • “同学们刚才猜得又快又准!看来我们每个人都是‘读心术’高手,这些让我们开心、生气、难过的感觉,其实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做‘情绪’,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这个神秘又重要的朋友——情绪。”
    • 设计意图: 通过游戏化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情绪的外在表现,激发参与兴趣,自然切入主题。

(二) 核心活动一:情绪温度计(约15分钟)

  1. 活动目标: 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觉察并表达近期的主要情绪状态。
  2. 活动流程:
    • 分发材料: 给每位学生分发一张“情绪温度计”和彩色画笔。
    • 讲解规则:
      • “请大家想象一下,这个温度计代表你最近一周的情绪状态。”
      • “温度计的底部(0度)代表你感觉最糟糕、最负面的时候(比如极度悲伤、愤怒)。”
      • “温度计的顶部(100度)代表你感觉最好、最开心的时候。”
      • “请你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在温度计上画一个标记,并涂上颜色,如果你感觉比较平静,可以画在50度附近,并涂上蓝色;如果你感觉很开心,可以画在80度以上,并涂上红色。”
      • “在温度计旁边,请用一两个词写下你此刻的心情,或者是什么事情让你有这种感觉。”
    • 小组分享(自愿原则):
      • “请大家以4-5人为一个小组,轮流分享一下你的‘情绪温度计’,如果你愿意,可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你有了这样的感受,我们在这里分享,只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自己,没有对错之分。”
      • 教师巡视各小组,强调保密、尊重和不评判的原则,对不愿分享的学生给予理解。
  3. 教师总结:
    • “我看到同学们的温度计有高有低,颜色也各不相同,这非常正常,因为情绪本来就是像天气一样,有晴天也有雨天,重要的不是情绪本身,而是我们如何去面对它,我们就来学习几个管理情绪的‘法宝’。”
    • 设计意图: 这是一个艺术表达和自我探索的环节,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情绪具体化、形象化,促进自我觉察,小组分享在安全的氛围中进行,有助于学生获得情感支持。

(三) 核心活动二:情绪调节工具箱(约15分钟)

  1. 活动目标: 教授并实践具体的情绪调节方法,提升学生的实际应对能力。
  2. 活动流程:
    • 情景引入: 教师PPT展示一个常见情景:“考试考砸了,回到家里,看到妈妈在等你……”
    • 头脑风暴: “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你心里会有什么情绪?(生气、难过、害怕、委屈)你会怎么做?” 鼓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将答案(无论好坏)都记录在白板上。
    • 介绍“工具箱”: “同学们的方法很多,有些可能会火上浇油,有些则能帮助我们平静下来,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个‘情绪调节工具箱’,里面有几个非常实用的‘工具’。”
    • 暂停呼吸法
      • 讲解: 当情绪激动时,我们的呼吸会变快,通过有意识地放慢呼吸,可以平静我们的神经系统。
      • 体验: 教师带领全班一起做“4-7-8”呼吸法:用鼻子吸气4秒,屏住呼吸7秒,用嘴巴缓缓呼气8秒,重复3次。
    • 转移注意法
      • 讲解: 当被坏情绪包围时,暂时离开这个情境,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 情景模拟: “回到刚才的情景,除了和妈妈争吵,你还可以做什么来让自己好受一点?” 引导学生说出答案(如:听音乐、出去散步、打一场球、看会儿书等)。
    • 认知重评法(换个角度看问题)
      • 讲解: 事件本身不会直接导致情绪,我们对事件的看法(想法)才会,改变想法,情绪就会改变。
      • 案例分析:
        • 旧想法: “我考得这么差,我真是个失败者,妈妈肯定会骂我。”
        • 新想法: “这次没考好,说明我有些知识点没掌握,正好可以发现问题,下次努力,妈妈是关心我,我可以跟她好好沟通,一起分析原因。”
      • 练习: 教师给出一个新情景(如“好朋友今天没理我”),请学生尝试用“认知重评法”来改变自己的想法。
  3. 教师总结:

    “情绪调节工具箱里的工具不止这些,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使用,当情绪的‘暴风雨’来临时,记得打开你的工具箱,选择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