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辅导将从“是什么、为什么、查什么、怎么查、查完怎么办”五个核心维度展开,并结合实际案例,帮助您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会计检查的精髓。

第一部分:会计检查基础认知
1 什么是会计检查?
会计检查,也称为财务审计或内部/外部稽核,是由独立的、有专业能力的机构或人员,对被检查单位的会计资料(凭证、账簿、报表等)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审查、监督和评价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
会计检查就是“给单位的财务状况做一次全面的‘体检’”。
2 为什么要进行会计检查?(目标与意义)
-
对单位自身(内部):
- 防范风险: 及时发现和纠正财务管理中的漏洞,防止舞弊、资产流失等风险。
- 提升效率: 优化业务流程,降低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 保证合规: 确保单位的经济活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内部管理制度。
- 提供决策依据: 为管理层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支持科学决策。
- 明确责任: 通过检查,明确相关人员的经济责任,保护干部员工。
-
对外部(如投资者、债权人、政府):
- 增强信任: 通过审计报告,向外部利益相关者证明财务报表的可信度。
- 满足监管要求: 满足税务、工商、证监会等政府部门的监管要求。
3 谁来进行会计检查?
- 内部检查人员: 单位内部设置的审计、监察、财务等部门的人员。
- 外部检查人员:
- 社会审计师: 来自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主要目的是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
- 政府审计人员: 来自国家审计署、地方审计局等,主要目的是监督公共资金的使用。
- 税务稽查人员: 来自税务局,主要目的是检查纳税的合规性。
第二部分:会计检查的核心内容(查什么?)
会计检查的范围非常广泛,但核心可以围绕以下几个关键领域展开:
1 原始凭证的检查
这是会计工作的起点,也是舞弊和错误的高发区。
-
检查要点:
- 真实性: 凭证是否真实发生?有无虚构、伪造、变造凭证?
- 合法性: 凭证内容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
- 完整性: 凭证的基本要素(如日期、抬头、品名、数量、单价、金额、签章)是否齐全?
- 合规性: 报销手续是否完备?审批流程是否合规?有无超标准、超范围报销?
- 合理性: 支出是否合理?有无异常的大额、频繁或关联交易?
-
常见问题:
- 白条抵库: 用不合规的收据或便条代替发票入账。
- 虚假发票: 套用他人发票、虚开发票、购买假发票。
- 审批缺失: 费用报销缺少领导签字或相关部门审批。
- 内容模糊: 凭证上只写“办公用品”、“招待费”等,没有明细。
2 会计账簿的检查
账簿是对经济活动的系统记录。
-
检查要点:
- 账证相符: 账簿记录是否与记账凭证一致?
- 账账相符: 总账与明细账、日记账之间是否核对一致?
- 账实相符: 账面记录的资产(现金、存货、固定资产)是否与实际盘点数一致?
- 设置合规: 会计账簿的设置是否符合会计制度要求?
- 记录规范: 记账是否及时、清晰、连续,有无跳页、涂改?
-
常见问题:
- 账实不符: 现金短款、存货盘亏、资产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
- 账外账: 设立“小金库”,将部分收入不入账。
- 错账、漏账: 科目用错、方向记反、金额写错等。
3 财务报表的检查
财务报表是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是综合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的“体检报告”。
-
检查要点:
- 真实性: 报表数据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单位的财务状况?
- 完整性: 所有应填列的项目是否都已填列,有无重大遗漏?
- 合规性: 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或《政府会计制度》等规定?
- 勾稽关系: 报表内部、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
常见问题:
- 虚增收入/利润: 提前确认收入、虚构收入、少转成本费用。
- 隐瞒负债/亏损: 少计负债、将费用资本化、不充分披露或有事项。
- 关联方交易非关联化: 通过复杂的交易安排,掩盖不公允的关联交易。
4 货币资金的检查
资金是单位的“血液”,风险极高。
- 检查要点:
- 现金: 盘点库存现金,是否与现金日记账余额一致?有无“坐支”现金、白条抵库?
- 银行存款: 核对银行对账单与银行存款日记账,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检查未达账项。
- 其他货币资金: 检查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等是否真实存在、用途合规。
5 资产与负债的检查
- 资产(存货、固定资产、应收账款等):
- 存在性: 资产是否真实存在?有无虚构资产?
- 所有权: 资产是否归本单位所有?有无抵押、质押?
- 计价: 资产的计价是否准确?(如:折旧、摊销计提是否正确)
- 坏账准备: 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是否充分、合理?
- 负债(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
- 完整性: 是否存在未入账的负债?(即“账外负债”)
- 真实性: 负债是否真实发生?有无虚增负债?
- 分类: 负债的划分是否准确?(如:区分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第三部分:会计检查的常用方法(怎么查?)
1 审阅法
核心: 看,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书面资料进行仔细阅读和审查,发现异常疑点。
- 应用: 审阅记账凭证的摘要、金额、附件;审阅报表的异常波动;审阅合同、协议的条款。
2 核对法
核心: 对,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书面资料相互对比,检查其是否一致。
- 应用:
- 账证核对: 账簿与记账凭证。
- 账账核对: 总账与明细账、日记账。
- 账实核对: 账簿与实物资产(现金盘点、存货监盘)。
- 账表核对: 账簿与财务报表。
- 表表核对: 资产负债表与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3 盘点法
核心: 点,对实物资产和货币资金进行现场清点,确定其实存数量。
- 应用: 现金盘点、存货盘点、固定资产盘点。
- 要点: 突击盘点(防止被检查单位提前准备)是关键。
4 查询法
核心: 问,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向有关人员了解情况。
- 应用:
- 面询: 与出纳、会计、采购、销售等人员进行当面询问,核实疑点。
- 函询: 向往来单位(客户、供应商)发函,核实应收/应付账款的真实性。
5 分析法
核心: 算,通过对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的比较、分析,发现异常趋势和比率。
- 应用:
- 比率分析: 计算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销售利润率等,与历史数据或行业平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