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破解深层次矛盾?

于变局中开新局:论中国发展的成就、挑战与未来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本质上就是一部不断革故鼎新、追求发展的壮丽史诗,进入近现代,中国的发展更是波澜壮阔,举世瞩目,从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用数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的发展之路并非坦途,它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面临着深刻的挑战,唯有正视成就,剖析挑战,方能擘画未来的宏伟蓝图。

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破解深层次矛盾?-图1

中国发展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历史性跨越,是民族复兴的坚实根基。

经济腾飞与民生改善是发展的最直观体现。 改革开放四十余载,中国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的增长奇迹,我们建立了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世界工厂”,并正向“世界创新中心”迈进,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近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这是对人类减贫事业的巨大贡献,从“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憧憬,到高铁飞驰、5G普及、移动支付便捷的日常生活,中国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科技自立自强与大国地位彰显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从“两弹一星”的惊天伟业,到“天问”探火、“嫦娥”揽月、“奋斗者”号深潜,中国在尖端科技领域不断实现突破,以高铁、特高压、移动支付、电子商务为代表的新基建和数字经济走在世界前列,这不仅重塑了中国的产业结构,更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话语权,一个日益自信、开放、包容的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在光环之下,中国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挑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

其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 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依然存在,东部沿海的繁华与西部内陆的相对滞后形成鲜明对比,经济总量虽大,但人均GDP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环境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亟待解决。

其二,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带来严峻考验。 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的遏制打压日趋激烈,科技“卡脖子”问题成为悬在我们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更是加剧了世界经济的动荡和产业链的重构,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其三,内部结构性矛盾亟待破解。 长期以来依赖投资和出口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经济转型升级压力巨大,人口老龄化加速到来,劳动力成本优势逐渐削弱,资源环境约束日益趋紧,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考题。

面对成就与挑战,中国未来的发展之路,在于“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开放”的辩证统一。

必须坚定不移地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这意味着发展的重心要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我们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攻克“卡脖子”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我们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增强发展的韧性和自主性,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必须以更高水平的开放拥抱世界。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面对“脱钩断链”的杂音,中国要旗帜鲜明地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我们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通过开放合作,我们不仅能破解外部封锁,更能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行百里者半九十。” 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前方的道路光明而曲折,回望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审视当下,我们冷静清醒;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于变局中开新局,于危机中育新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续写更加辉煌的发展篇章,为人类文明的进步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