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国家安全教育如何筑牢新时代安全防线?

居安思危,固国安邦——新时代国家安全的深刻内涵与实践路径

“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这句古训穿越千年,依然振聋发聩,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在全球化浪潮席卷、科技日新月异、国际格局深刻演变的今天,国家安全的内涵与外延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军事与政治范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与综合性,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坚不可摧的国家安全体系,是新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

深刻认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时代内涵

传统观念中,国家安全往往被简单等同于领土完整和军事防御,在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今天,任何一个领域的风险都可能演变为全局性的危机,总体国家安全观,正是对这种时代变迁的深刻洞察与战略回应,它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开放和安全,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国家安全和塑造国家安全。

这一观念的精髓在于“总体”二字,它告诉我们,国家安全是一个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网络、生态、生物、海外利益等诸多领域的“大安全”体系,网络攻击可能导致金融瘫痪,生物安全威胁可能引发公共卫生危机,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可能动摇社会根基,这些“非传统安全威胁”与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构成了新时代国家安全的复杂图景,我们必须摒弃“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零散思维,树立“一盘棋”思想,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来审视和应对各类风险挑战。

新时代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

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显著增加,个别国家将中国视为主要战略竞争对手,在科技、贸易、金融、军事等领域不断施压,推行“脱钩断链”政策,试图遏制中国的发展进程,地缘政治冲突频发,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等全球性安全问题依然突出,这些都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威胁。

内部风险的复杂性日益凸显,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的转型,一些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逐渐显现,经济发展面临“卡脖子”技术瓶颈,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防范化解重大任务艰巨;社会思想多元多样,主流意识形态面临挑战;公共卫生体系、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等“国之大者”同样需要时刻警惕,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都可能成为“木桶效应”中的短板,影响国家整体安全。

新型领域的安全威胁层出不穷,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前沿技术的飞速发展,在赋能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数据泄露、算法偏见、网络攻击等新型安全风险,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新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家安全的前沿阵地不断拓展。

固国安邦:构建全民参与的国家安全防线

维护国家安全,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更非某一个部门的独角戏,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的系统工程。

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这是国家安全的“定海神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中流砥柱,必须完善集中统一、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确保国家安全战略的顶层设计和贯彻落实,做到“全国一盘棋”,凝聚起维护国家安全的磅礴力量。

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夯实国家安全的“物质技术基础”。 科技是国之利器,也是国家安全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必须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摆脱对外部技术的依赖,从根本上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安全稳定。

要强化法治保障,筑牢国家安全的“制度屏障”。 法律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强后盾,要不断完善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全过程,依法防范、制止、惩治危害国家安全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让任何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都无处遁形、受到严惩。

也是最根本的,要深化全民国家安全教育,夯实国家安全的“社会根基”。 “国家安全,人人有责”,应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培训体系,利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重要节点,通过多种形式普及国家安全知识,让“国家安全”意识深入人心,成为每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当每一位公民都能从自身做起,保守国家秘密,维护网络安全,抵制有害信息,抵制外国势力渗透,我们就能汇聚成维护国家安全的汪洋大海,构筑起坚不可摧的人民防线。

“备豫不虞,为国常道。”国家安全,关乎国家的生存,关乎人民的福祉,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引,统筹发展与安全,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中行稳致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构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让国泰民安的盛世图景永续辉煌。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