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新时代如何继承发展传统文化?

于继承中汲取智慧,于发展中开拓未来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古老的《诗经》早已为我们揭示了世间万物运行的普遍规律:任何新生事物的诞生与壮大,都离不开对旧有事物的“继承”,而任何“继承”若要永葆生机,又必须依靠“发展”来驱动,在人类文明的浩瀚星河中,继承与发展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唯有深刻理解并妥善处理二者的关系,我们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于继承中汲取智慧,于发展中开拓未来。

新时代如何继承发展传统文化?-图1

继承是发展的根基与起点,是文明延续的血脉。

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都不是凭空产生的空中楼阁,它必然植根于深厚的历史土壤,汲取着前人积累的智慧与经验,倘若我们割裂历史,抛弃传统,所谓的“发展”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终将迷失方向,甚至误入歧途。

回望历史长河,中华文明的绵延不绝,正得益于对“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的代代相传,从孔孟老庄的哲学思辨,到唐诗宋词的千古绝唱;从中医经络的博大精深,到传统建筑的巧夺天工,这些都是我们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提倡“文化自信”,其底气正是源于这份沉甸甸的“继承”,我们学习书法,不仅是掌握一门技艺,更是在与王羲之、颜真卿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感受汉字背后的气韵与风骨,我们研读历史,不仅仅是了解王朝更迭,更是为了总结兴衰规律,获得治国安邦的镜鉴,没有对过去的尊重与学习,未来的大厦便无从谈起。

发展是继承的升华与动力,是文明进步的引擎。

继承并非故步自封、墨守成规,更不是将传统供奉于神龛之上,束之高阁,真正的继承,是批判性的继承,是创造性的转化,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人们的认知与需求也在不断演进,如果一味地“复古守旧”,固守陈规陋习,那么传统精华也会沦为阻碍社会进步的枷锁。

“发展”正是打破这种僵局的钥匙,它要求我们用现代的眼光审视传统,用科学的方法去芜存菁,赋予古老的智慧以新的时代内涵,故宫博物院通过数字化技术,让千年文物在云端“活”了起来,吸引了无数年轻网友的关注与喜爱,这便是传统文化在“发展”中焕发新生的典范,中医药学在继承《本草纲目》等经典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不断研发新药、创新疗法,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健康,这便是传统医学在“发展”中与时俱进,再如,我们今天提倡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继承了中华文明“天下大同”、“协和万邦”的优秀传统,又是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为解决人类共同挑战而提出的“发展”性构想,可见,唯有通过发展,继承下来的宝贵财富才能真正“活”在当下,并照亮未来。

继承与发展,辩证统一,共同绘就时代华章。

继承与发展,看似一对矛盾,实则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继承是发展的“体”,为发展提供了内容与方向;发展是继承的“用”,为继承注入了活力与价值,二者如同呼吸,一呼一吸,生命方得以延续;如同新陈代谢,吐故纳新,肌体方得以强健。

在个人层面,一个有成就的学者,必先博览群书,继承前人的研究成果(继承),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新观点、新方法,推动学科前沿向前迈进(发展),一个有作为的企业家,必先学习行业规律,继承成熟的商业模式(继承),然后洞察市场变化,进行技术创新与管理革新,引领企业走向未来(发展)。

在国家与民族层面,我们既要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本身就是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宝贵经验的“继承”;我们也要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探索出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正是“发展”的生动体现,正是这种“继往开来”的智慧,让中国这条古老的巨轮,在新时代的航程中行稳致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历史是“源头”,而创新是“活水”,我们正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呼唤担当与作为的时代,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肩负起承前启后的历史使命,我们既要静下心来,从浩瀚的典籍与历史中汲取营养,筑牢思想的根基;也要昂首阔步,以无畏的勇气和创新的锐气,去探索未知,开疆拓土,让我们以继承为帆,以发展为桨,驾驶着理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浪潮中,乘风破浪,驶向更加辉煌的彼岸!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