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名声贬值时代,我们该如何重建价值坐标?

无形之枷与无形之翼

名声,一个萦绕在每个人耳畔,却又难以捉摸的词汇,它如影随形,是他人眼中的你,是社会赋予你的标签,是历史长河中你留下的回响,它既可以成为托举你高飞的羽翼,亦可能成为禁锢你灵魂的枷锁,如何看待名声,如何驾驭名声,是贯穿人生的重要课题。

名声贬值时代,我们该如何重建价值坐标?-图1

名声是外在的回响,而非内在的度量衡。 我们常常混淆名声与价值,将他人的评价奉为圭臬,在社交媒体时代,点赞与关注数成了衡量成功的新标尺,一句赞誉能让人飘飘然,一句诋毁亦能让人坠入深渊,真正的价值,源于内心的丰盈与坚守,正如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屡遭贬谪,从繁华的京城到偏远的黄州、惠州、儋州,他的名声并未因官位的起落而增减,反而在苦难的磨砺中愈发璀璨,他的价值,不在于庙堂之上的显赫名声,而在于“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在于“日啖荔枝三百颗”的热爱,在于留给后世无数不朽的诗篇,倘若我们过分执着于外在的名声,便会成为他人目光的奴隶,活在别人的期待里,最终迷失了真实的自我,名声是镜花水月,而品格与才华才是扎根于大地的参天大树。

名声是责任的砝码,亦是诱惑的深渊。 当名声到来,它往往伴随着双刃剑般的效应,它能赋予人更大的社会责任感和影响力,一个受人尊敬的学者,其言论能启迪民智;一个备受爱戴的艺术家,其作品能慰藉人心,名声如同一束聚光灯,将你置于公众视野之下,要求你言行更加审慎,成为正能量的传播者,这是名声的“翼”,让你有能力飞得更高,看得更远,为世界带来更多光和热。

但另一方面,名声也极易成为诱惑的“深渊”,它带来的名利与地位,足以让最坚定的人心生动摇,多少人初出茅庐时意气风发,信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却在声色犬马中逐渐迷失,将初心抛诸脑后,他们沉迷于维持虚假的完美形象,为了巩固名声而投机取巧,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正如古语所言,“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当名声超越了真实的才华与品德,它便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只会带来更快的陨落,驾驭名声需要清醒的头脑和强大的定力,要明白名声是服务社会的工具,而非满足私欲的资本。

真正的名声,源于“立德、立功、立言”的不朽追求。 《左传》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这为如何获取和看待名声指明了方向,最上等的名声,是“立德”,即树立高尚的品德,它不依赖于任何外在成就,而在于一个人是否坚守道义,心怀悲悯,如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其名声源于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气节与高洁的人格,千年之后,依然为世人所敬仰。

次一等是“立功”,即建立功业,为社会、为国家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自然会赢得人民的口碑,无论是戍边卫国的将士,还是救死扶伤的医生,他们的功绩不会被历史遗忘。

再次一等是“立言”,即留下思想与智慧,通过著书立说,将自己的思想、经验、感悟传之后世,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孔子、老子、柏拉图,他们的名声早已超越了生命本身,化为人类文明星空中不灭的星辰。

这三种追求,共同构成了一个坚实的内核,真正的名声,不是刻意追逐的结果,而是在追求卓越、奉献社会的过程中,自然而然收获的回响,它如同一棵大树的年轮,每一圈都记录着成长与奉献,厚重而真实。

名声本身并无好坏,关键在于我们以何种心态去面对它,我们不应被其束缚,成为“名”的囚徒;也不应畏惧其压力,而应将其化为前行的动力,最重要的是,修炼好内心的“立德”根基,脚踏实地去“立功”,勤于思考去“立言”,名声便会成为一双有力的翅膀,载着我们飞向更高远的人生境界,留下属于自己的、虽久不废的回响。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