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做事:道、术、境的合一
人生在世,离不开“做事”二字,小到个人生计,大到家国天下,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通过“做事”来创造价值、实现自我、推动世界。“做事”二字看似简单,其中却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与境界,是敷衍了事,还是精益求精?是随波逐流,还是独辟蹊径?这决定了我们事业的成败,也定义了我们人生的高度,真正的“做事”,是“道”、“术”、“境”三者的完美合一。

做事之“道”,在于立心正其志,明确“为何而做”。
“道”是做事的根本方向与内在驱动力,一个没有明确“道”的人,如同航船没有罗盘,即便奋力划桨,也可能在原地打转,甚至驶向礁石,这里的“道”,首先是价值观的基石,我们为何要投身于一项事业?是为了追求财富名利,还是为了实现社会价值?是为了个人的安逸享乐,还是为了群体的共同福祉?不同的初心,决定了做事的格局与最终所能达到的高度。
王阳明曾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这份“志”,便是做事的“道”,它是在做事之前,对自己内心的一次深刻叩问,袁隆平院士之所以能数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耕耘,正是因为他心中“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宏大道义,这份超越个人利益的“道”,赋予了他无穷的毅力和力量,支撑他穿越了无数技术难关与岁月风雨,反之,若做事只为私利,一旦遇到挫折,便容易动摇、退缩,最终难成大器,在开始任何一项事业之前,我们首先需要确立的,便是那份坚不可摧的“道”。
做事之“术”,在于务实精其技,明晰“如何去做”。
如果说“道”是航向,“术”便是驱动航船前进的风帆与船桨,它是做事的方法、策略与能力,是将宏大理想付诸实践的桥梁,空有远大志向,而无扎实之“术”,理想终究是空中楼阁,一触即溃。
“术”的核心在于“务实”与“精进”,务实,意味着尊重规律,脚踏实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将每一个细节做到极致,日本“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其成功之道便是将“术”发挥到了极致,他对食材的苛刻、对温度的精准控制、对手艺的极致追求,无一不是“务实”精神的体现,这种看似“笨拙”的专注,却成就了无可比拟的匠心。
精进,则意味着持续学习,不断迭代,世界在变,知识在更新,昨日的“术”可能已不适用于今日的挑战,真正的做事者,永远保持着一颗学徒的心,勇于拥抱变化,乐于接受新知,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优化自己的方法,从“道”的指引出发,用“术”的精进来执行,我们才能在通往目标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做事之“境”,在于合众成其势,懂得“与谁同行”。
“独木难成林,众人拾柴火焰高。”做事的最终成就,不仅取决于个人的“道”与“术”,更取决于我们所处的“境”——即我们所处的环境、所结交的伙伴、所汇聚的力量,这是一个从“做事”到“成事”的升华。
这里的“境”,首先是指团队协作,一个人的能力终究有限,一个优秀的领导者或执行者,必然懂得如何识人、用人,将不同的人才凝聚在一起,形成“1+1>2”的合力,刘邦若只凭一己之力,何以能与项羽争天下?正是因为他善用张良之谋、萧何之才、韩信之武,才最终成就了汉室基业。
“境”也指时代机遇与资源整合,顺应时代潮流,善用外部资源,往往能让事半而功倍,在当今这个互联互通的时代,任何企图单打独斗、闭门造车的行为,都无异于逆水行舟,懂得借势、借力,构建一个共赢的生态系统,才能在更高的平台上实现更大的价值。
“做事”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要求我们“以道御术,以术载道,以境成道”,始于内心的“道”,明确我们为何出发;精于实践的“术”,指引我们如何前行;终于合作的“境”,助力我们抵达远方。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道”,磨砺自己的“术”,营造自己的“境”,以匠心致初心,以实干创未来,方能在人生的广阔天地里,真正做成一番无愧于时代、无愧于自己的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