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坚守在变局中还有价值吗?

坚守的价值:于喧嚣时代中锚定内心的航向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被速度与效率定义的时代,信息如潮水般涌来,机遇如流星般稍纵即逝,诱惑如霓虹灯般闪烁迷离,在这样的背景下,“变通”与“适应”被奉为圭臬,而“坚守”似乎成了一种不合时宜的固执,当我们拨开喧嚣的迷雾,回望历史长河与个人生命历程,便会发现,坚守,恰是穿透时代浮躁、抵达价值彼岸的坚实航船,它不仅是一种可贵的品格,更是个人成长、社会进步乃至文明延续的根本价值所在。

坚守在变局中还有价值吗?-图1

坚守,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定盘星,赋予生命以深度与厚度。

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常常面临选择:是随波逐流,追求眼前的安逸与利益,还是坚守内心的信念与热爱?答案决定了我们生命的高度,袁隆平院士,一生坚守在田埂之上,将“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的誓言镌刻在心,面对外界的质疑与科研的无数失败,他未曾动摇,这份对农业初心的坚守,让他从一个普通的农校教师,成长为“杂交水稻之父”,不仅养活了数以亿计的人口,更让中国乃至世界的粮食安全有了坚实的保障,他的生命,因这份坚守而变得厚重而伟大,反观当下,一些人追逐着“风口”,今天做网红,明天搞直播,在频繁的转换中迷失了方向,最终只落得一事无成,坚守,不是墨守成规,而是在纷繁复杂中找到自己真正热爱并愿意为之付出一切的事业,然后像钉子一样,钻下去,钻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广阔天地,这份坚守,构筑了我们的人格尊严,让生命有了不可替代的价值坐标。

坚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压舱石,赋予时代以方向与力量。

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对核心价值观的集体坚守,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士人风骨,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从“科学、民主”的五四精神,到“求真、务实”的现代学术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都是一代又一代人坚守的结果,如果我们的社会失去了对诚信的坚守,人与人之间便只剩下猜忌与交易;如果失去了对正义的坚守,邪恶便会堂而皇之地横行;如果失去了对法治的坚守,权力便会肆意妄为,社会秩序将荡然无存,正是因为有无数人在平凡岗位上坚守着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准则,我们的社会机器才能平稳运转;正是因为有无数人在关键时刻坚守着见义勇为、舍生取义的道义,我们的社会文明之火才能代代相传,永不熄灭,坚守,是社会良知的底线,是文明进步的阶梯,它为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最稳定、最深沉的力量。

坚守,需要智慧与勇气,而非盲目的固执。

坚守的价值,不在于坚守行为本身,而在于坚守的内容与方式,坚守并非意味着对错误的顽固不化,也不是对变化的盲目抗拒,真正的坚守,是一种基于深刻认知和理性判断的智慧选择,它需要我们“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坚守核心价值的同时,保持开放的心态,与时俱进,不断优化实现目标的路径,正如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他坚守的是唤醒民众、改造国民性的伟大理想,但他实现这一理想的方式,却从最初的学医,转变为后来的文学呐喊,这正是坚守与变通的完美结合,坚守需要明辨是非的智慧,更需要敢于向外界压力说不、向内心信念致敬的非凡勇气。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生之路,道阻且长,在充满诱惑与不确定性的时代洪流中,坚守或许显得孤独而艰难,但它却是我们抵御浮躁、锚定自我的唯一方式,坚守内心的热爱,让我们活得纯粹;坚守社会的道义,让我们活得坦荡;坚守文明的火种,让我们活得厚重,让我们都做一名勇敢的坚守者,在属于自己的航道上,不畏风浪,不惧流言,以坚定的信念为帆,以不懈的行动为桨,驶向那片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价值闪耀的星辰大海。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