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案例:从“小刺猬”到“小太阳”
案例背景
- 学生姓名: 小宇(化名),男,8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 家庭情况: 独生子,父母均为高知,对小宇期望很高,管教严格,父亲工作繁忙,陪伴时间少,教育方式以批评和讲道理为主,母亲全职照顾,过度保护,对小宇的生活包办代替,学习上要求苛刻。
- 主要求助者: 小宇的母亲,以及班主任老师。
- 转介原因: 开学一个月以来,小宇在学校表现出严重的适应困难,情绪低落,不愿与同学交往,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出现拒绝上学的行为。
问题的表现与评估
通过与班主任、母亲的访谈以及对小宇的初步观察和沟通,我将小宇的问题表现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情绪方面:
- 情绪低落,易怒: 每天早上上学前都表现出明显的焦虑、哭闹,在学校,经常一个人坐在座位上,眉头紧锁,显得心事重重,稍有不顺心(如同学不小心碰到他,或老师批评一句话)就会大发脾气,或默默流泪。
- 缺乏安全感: 在辅导室里,会下意识地抱着书包,身体蜷缩,表现出明显的防备心理。
行为方面:
- 社交退缩: 完全不参与课间活动,总是一个人待着,当有同学主动邀请他玩耍时,他会拒绝,或表现出不知所措。
- 学习回避: 上课从不主动举手,老师提问时,他会低头沉默或小声说“不会”,作业拖沓,甚至有几次故意把作业本弄丢,以逃避写作业。
- 躯体化反应: 母亲反映,小宇几乎每天早上都说“肚子疼”、“头晕”,但带去医院检查却没有任何生理问题。
认知方面(通过绘画和沙盘游戏等投射性技术了解):
- 自我评价低: 在“房-树-人”绘画中,画的人很小,且没有画五官和手脚,显示出对自我的不确定和自卑感。
- 对环境的负面认知: 在沙盘中,他摆放了一个孤零零的小房子,周围是“怪兽”和“围墙”,显示出他将学校环境视为不安全、充满威胁的地方。
- 完美主义倾向: 在一次“我的家庭”绘画中,他要求反复修改,直到每个家庭成员都画得“完美”为止,这反映了他内心害怕犯错、害怕达不到父母期望的压力。
综合评估: 小宇的问题并非简单的“调皮”或“内向”,而是一个典型的入学适应不良引发的情绪和行为问题,其深层原因在于:
- 家庭环境: 父母过高的期望和严苛的教养方式,给小宇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使其形成了“我必须做到最好,否则就是失败者”的非理性信念。
- 人际交往能力弱: 缺乏与同龄人有效沟通和玩耍的经验,不知道如何建立友谊,导致社交恐惧。
- 应对方式消极: 面对压力和困难,他选择了退缩、逃避(如肚子疼、不写作业)等消极应对策略,而非积极解决。
辅导目标
根据以上评估,我为小宇设定了短期和长期的辅导目标:
-
短期目标(1-2个月):
- 建立信任关系: 让小宇感受到辅导室是安全的,愿意与我进行沟通。
- 缓解焦虑情绪: 帮助小宇识别并表达自己的焦虑情绪,学习简单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
- 改善躯体化症状: 通过情绪疏导,减少或消除“肚子疼”等上学前的躯体反应。
-
长期目标(一学期或更长):
- 提升社交自信: 鼓励并指导小宇主动与至少1-2名同学建立友谊,体验交往的乐趣。
- 改变学习态度: 帮助小宇建立“犯错是学习的一部分”的积极认知,降低对完美的苛求,敢于在课堂上尝试。
- 增强家庭支持: 与家长沟通,调整其教养方式,为小宇营造一个更宽松、支持性的家庭环境。
辅导策略与实施过程
辅导过程主要围绕个体辅导、家庭辅导和学校支持三个方面展开,每周进行一次个体辅导,每两周与家长进行一次沟通。
第一阶段:建立关系,情绪疏导(约4次)
- 技术运用: 以非评判性倾听和无条件积极关注为主。
- 具体做法:
- 创造安全环境: 辅导室布置温馨,准备了玩具、画笔和沙盘,第一次见面,我没有直接谈“上学”这个敏感话题,而是让他自由选择玩具,我们玩起了“奥特曼打怪兽”的游戏,在游戏中,我扮演一个“需要帮助”的弱小怪兽,引导他释放攻击性,并肯定他的“强大”。
- 情绪命名与接纳: 在后续几次辅导中,当他因为某件事(如想起同学的嘲笑)而生气时,我会说:“我看到你现在很生气,拳头都握紧了,可以告诉我是什么让你这么生气吗?” 帮助他识别和命名自己的情绪,让他知道“有情绪是正常的”。
- 教授放松技巧: 教给他“气球呼吸法”(吸气时想象肚子像气球一样鼓起,呼气时慢慢放气),当感到紧张时,可以自己做3次深呼吸来平静下来。
第二阶段:认知调整,行为训练(约6次)
- 技术运用: 认知行为疗法 的技巧,如“想法-情绪-行为”连接,以及行为塑造。
- 具体做法:
- 挑战“完美主义”信念:
- 绘画疗法: 我和他一起玩“不完美的画”游戏,我故意画一个歪歪扭扭的太阳,问他:“我的太阳不圆,是不是很难看?” 他会摇头,我再问:“那如果我的画不完美,是不是就代表我画得不好?” 引导他得出结论:过程比结果重要,不完美也没关系。
- “错误”的价值: 我给他讲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强调“失败是成功之母”,让他明白错误是学习的机会。
- 社交技能训练:
- 角色扮演: 模拟“如何向同学借橡皮”、“如何回应别人的邀请”等场景,我先扮演同学,让他练习;然后交换角色,让他亲身体验。
- 设定“小步子”目标: 和他约定,这周的目标是“课间时,主动对一个微笑的同学说‘你好’”,完成后,给予及时的表扬和奖励(如一颗小星星,集满10颗可以兑换一个他喜欢的小玩具)。
- 学习行为塑造:
与班主任沟通,请老师在小宇主动举手回答一个简单问题时,在全班面前大力表扬他,哪怕答案不完全正确,这种正向强化极大地提升了他的课堂参与意愿。
- 挑战“完美主义”信念:
第三阶段:家庭干预,巩固效果(贯穿始终)
- 技术运用: 结构式家庭治疗 的理念,进行家长咨询与指导。
- 具体做法:
- 与母亲的沟通: 首先肯定母亲的付出和焦虑,然后帮助她认识到“过度保护”和“过高期望”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我向她推荐了《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等书籍,并建议她尝试“描述性表扬”(如“我看到你今天自己整理好了书包,真棒!”)代替“评价性表扬”(如“你真是个好孩子”)。
- 与父亲的沟通: 强调“高质量的陪伴”比“说教”更重要,建议他每周至少安排一次“父子专属时间”,内容不是学习,而是共同打球、下棋等,在轻松的氛围中建立情感连接。
- 家庭作业: 布置“家庭拥抱”作业,要求父母每天给孩子一个真诚的拥抱,并说一句鼓励的话,这能有效改善亲子关系,让小宇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与支持。
辅导效果与反思
经过近三个月的辅导,小宇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 情绪方面: 早上上学不再哭闹,能主动和母亲说再见,在学校,脸上的笑容多了,偶尔还会和同学发生小摩擦,但能很快平复,或用语言表达不满,而不是发脾气。
- **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