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尺度争议频发,时代该如何拿捏?

把握尺度,行稳致远

人生如尺,唯有度量得当,方能行稳致远,尺度,是一个看似简单却蕴含无穷智慧的哲学概念,它既是衡量长短的标尺,也是衡量分寸的准绳;既是判断是非的依据,也是为人处世的圭臬,在个人修养、社会交往乃至文明演进的长河中,对尺度的把握,决定了我们的人生高度、社会温度与文明厚度。

尺度争议频发,时代该如何拿捏?-图1

于个人而言,尺度是修身养性的内在准绳。

为人处世,最忌“过”与“不及”。“过”则为狂,失之鲁莽;“不及”则为懦,流于怯懦,真正的智慧,在于找到那个恰到好处的“中庸”之点,孔子言“过犹不及”,正是对这种尺度的精辟概括,在情绪上,喜不形于色,怒不伤于身,是一种情绪的尺度;在言行上,言多必失,慎言敏行,是一种言行的尺度;在欲望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是一种欲望的尺度,倘若失却了内心的尺度,便会陷入“要么不做,要么做绝”的极端,或因一时的冲动而铸成大错,或因过度的贪婪而身败名裂,唯有以尺度为镜,时时自省,才能在纷繁世事中保持清醒的头脑和从容的气度,成就一个有深度、有风骨的自我。

于社会而言,尺度是和谐共处的无形契约。

社会是由无数个体组成的复杂系统,其高效运转离不开一套公认的“尺度”——即法律、道德与习俗的边界,法律是社会的刚性尺度,划定了不可逾越的红线,它以强制力保障了最基本的社会秩序,而道德与习俗,则是社会的柔性尺度,它虽无强制力,却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维系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温情,在公共空间,不大声喧哗是尺度;在网络世界,不肆意谩骂是尺度;在商业交往,不欺诈失信是尺度,当每个人都恪守自己的尺度,尊重他人的尺度,社会便如同一架精密的仪器,和谐运转,反之,若人人突破尺度,以自我为中心,社会便会陷入“公地悲剧”的混乱与无序,最终损害的是每一个人的利益,尊重尺度,就是尊重他人,更是尊重我们所处的共同体。

于文明而言,尺度是传承发展的动态平衡。

文明的演进,本质上是在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一种动态的尺度,这种尺度,要求我们既不能固步自封,成为“传统的奴隶”,也不能数典忘祖,沦为“西方的附庸”,回顾历史,那些伟大的文明无一不是在尺度的把握上展现出惊人的智慧,中华文明之所以能绵延五千年而不绝,正是因为它具备强大的包容性与调适能力,在“变”与“不变”之间找到了精妙的平衡,它以“仁”为内核,以“礼”为外显,在坚守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又能与时俱进,海纳百川,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今天,文明的尺度更显重要,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世界,吸收各文明的优秀成果,同时也要坚守自身的文化根基与精神命脉,这种“和而不同”的尺度,是文明交流互鉴的前提,也是人类文明走向更高层次的必由之路。

尺度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一种动态的、充满智慧的平衡艺术,它根植于我们内心,体现在我们言行,贯穿于我们社会,也决定了我们文明的未来,在人生的坐标系中,让我们每个人都手持一把精准的“尺度”,量好自己,量好他人,量好时代,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个人层面实现圆满,在社会层面促进和谐,在文明层面行稳致远,共同谱写一曲和谐、壮丽的时代华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