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议论文排比论据,如何让论据时效性拉满?

下面我将从“为什么用”、“怎么用”、“经典范例”和“实战演练”四个方面,为你详细解析议论文排比论据的运用。

议论文排比论据,如何让论据时效性拉满?-图1


为什么用排比论据?(作用与优势)

  1. 增强气势,强化论证: 排比句如连珠炮般层层递进,形成一种磅礴的气势,让论点显得更加坚定有力,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情感冲击和思想震撼。
  2. 拓宽广度,丰富内容: 单个论据可能片面,而排比论据可以从不同领域、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物或事件中选取,全方位、多角度地支撑论点,使论证更全面、更充分。
  3. 结构清晰,逻辑分明: 排比结构本身就带有一种清晰的节奏感和条理性,它将论据并列或递进地呈现,使文章脉络一目了然,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
  4. 语言优美,彰显文采: 排比句式整齐匀称,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能极大地提升文章的语言表现力和文学性,让议论文不再枯燥乏味。

怎么用排比论据?(方法与技巧)

论据选择:多领域、多角度

这是排比论据的核心,选择论据时,要避免“同质化”,尽量从不同维度进行搭配。

  • 按领域分:

    • 科学领域: 哥白尼、爱迪生、屠呦呦……
    • 文学艺术领域: 曹雪芹、贝多芬、梵高……
    • 历史政治领域: 文天祥、林肯、曼德拉……
    • 平凡英雄领域: 张桂梅、袁隆平、钟南山……
    • 自然万物: 梅兰竹菊、大漠胡杨、深海巨鲸……
  • 按关系分:

    • 并列式: 几个论据地位平等,共同支撑论点。
    • 递进式: 论据之间层层深入,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个人到国家,从古代到现代。
    • 正反对比式: 将正面论据与反面论据并列,通过对比使是非曲直更加鲜明。

句式结构:句式相似,略有变化

排比句并非要求每个字都一样,而是要“大同小异”。

  • 核心句式:

    • 当……时,……(人名)用……(行动/精神)诠释了……(论点)。
    • 是……(人名),用……(事迹)告诉我们……(道理)。
    • 从……(人/物)的……(事迹)中,我看到了……(论点)。
    • 倘若没有……(人/物),何来……(成果/境界)?
  • 变化技巧: 在保持主干句式一致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变换修饰成分、关联词或结尾词,避免呆板。

    是李时珍,踏遍千山,若没有他“身如逆流船,心比铁石坚”的执着,何来《本草纲目》的济世荣光? 是林觉民,慷慨赴死,若没有他“为天下人谋永福”的赤诚,何有与妻书中的泣血绝唱? 是张桂梅,燃灯引路,若没有她“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的傲骨,何有华坪女校的朗朗书声?

内容组织:概括精炼,突出重点

每个论据的描述都要高度凝练,用一两句话讲清核心事迹和精神,紧扣论点,切忌冗长叙述,喧宾夺主。


经典范例解析

论点“坚持是成功的基石”

排比论据段落:

坚持,是孤灯下青灯黄卷的执着。 当司马迁遭受宫刑之辱,他没有沉沦,而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在无数个不眠之夜,用血与泪铸就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坚持,是实验室里百折不挠的探索。 当爱迪生寻找灯丝材料时,面对上千次失败,他却说:“我并没有失败,我只是找到了一千多种不能成功的方法。”正是这份乐观与坚韧,最终点亮了整个世界。 坚持,是赛场上挥洒汗水的无悔。 当中国女排在里约奥运会上逆境翻盘,她们用“女排精神”诠释了什么是“一分一分地咬,一分一分地拼”,让国人为之沸腾,让世界为之惊叹。 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历史的长河中,正是因为有了这无数个“坚持”的浪花,才汇聚成了通往成功的磅礴巨浪。

解析:

  • 多领域: 史学(司马迁)、科学(爱迪生)、体育(中国女排),覆盖面广。
  • 句式统一: 以“坚持,是……”开头,构成完美的排比。
  • 内容精炼: 每个例子都只选取最核心的事件和精神,与“坚持”紧密相连。
  • 结尾升华: 最后一句进行总结,将所有论据汇聚,有力地回扣中心论点。

论点“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排比论据段落:

家国情怀,是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忧民之思。 他心系苍生,虽遭流放仍不改其志,用生命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悲壮赞歌。 家国情怀,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舍生取义。 面对元朝的威逼利诱,他从容赴死,用一片赤胆忠心照亮了民族气节的长河。 家国情怀,是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责任担当。 在国家危难之际,他挺身而出,虎门销烟,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这份深植于血脉中的情怀,穿越千年,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家国的繁荣富强而前赴后继。

解析:

  • 递进式: 从古代的屈原,到宋末的文天祥,再到近代的林则徐,时间线索清晰,体现了精神的传承。
  • 引用点睛: 每个论据后都引用一句名言,既增强了文化底蕴,又直接点明了人物精神。
  • 情感充沛: 语言充满敬意和力量,情感色彩浓厚,感染力强。

实战演练:请你来写

论点: 唯有奋斗,才能成就无悔青春

请尝试运用排比论据,从以下不同角度构思一段话:

  • 一位古代名人
  • 一位当代科学家
  • 一位我们身边的普通人

参考答案:

唯有奋斗,青春的底色才不会黯淡。 是苏秦,悬梁刺股,用“锥刺股”的勤勉,换来了“合纵”六国的功成名就,让奋斗成为青年人逆袭的典范。唯有奋斗,青春的价值才能得以彰显。 是黄大年,放弃国外优渥条件,毅然回国,用生命最后的时光点亮了地球深部的“中国之光”,让奋斗成为科学家报国的誓言。唯有奋斗,青春的光芒才能普照四方。 是外卖小哥汪勇,在疫情最严峻的时刻,一个人带动一群人,搭建起了一条温暖的“生命补给线”,让奋斗成为平凡人创造伟大的力量。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风景,是人生最厚重的底色。

议论文排比论据是一种“以量取胜,以势压人”的高级技巧,掌握它的关键在于:广泛阅读,积累素材;勤于思考,多维组合;锤炼语言,形成节奏,当你能够自如地运用排比论据时,你的文章将既有思想的深度,又有语言的力度和情感的温度,从而在众多考场作文中脱颖而出。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