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高一议论文写作训练,如何快速提升论证深度?

以下我将为你提供一个完整的高一议论文写作训练方案,包含核心理念、训练步骤、分阶段目标、实用技巧、范文示例和常见问题,力求清晰、可操作。

高一议论文写作训练,如何快速提升论证深度?-图1


第一部分:核心理念与目标

高一议论文训练的核心目标不是让学生立刻写出惊世骇俗的佳作,而是要“入格”,即掌握议论文的基本“骨架”和“血肉”的构建方法。

核心理念:

  1. 观点明确,论点清晰: 文章的灵魂是观点,训练学生学会在文章开头亮出中心论点,并在分论点中对其进行支撑和深化。
  2. 论据充分,论证有力: 观点需要事实和道理来支撑,训练学生学会选择恰当的论据(事例、名言、数据等),并掌握多种论证方法,让论据“说话”。
  3. 结构完整,逻辑严谨: 议论文是“说服”的艺术,清晰的逻辑是说服力的基础,训练学生掌握“引论-本论-的基本结构,并学会运用层进式、并列式、对照式等逻辑结构。
  4. 思辨初探,思维深化: 高一学生应开始学习辩证地看问题,避免绝对化和片面性,训练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理解事物的复杂性和多面性。

最终目标: 让学生在面对一个社会现象或人生话题时,能够“想清楚、说明白、有说服力”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第二部分:分阶段训练步骤

议论文写作训练可以遵循“模仿 → 分析 → 实践 → 创新”的路径,分为四个循序渐进的阶段。

破冰与模仿(高一上学期初)

目标: 理解议论文的基本框架,学会“照葫芦画瓢”。 **

  1. 范文精读与结构分析:

    • 任务: 精选3-5篇经典的中学生满分议论文或名家短评(如鲁迅、梁启超的部分文章)。
    • 方法: 带领学生“解剖”范文,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
      • 中心论点(文章的灵魂)。
      • 分论点(文章的骨架,通常每段一个)。
      • 论据(文章的血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 论证方法(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
      • 过渡句/词(连接各部分的桥梁)。
    • 产出: 完成一篇《XX结构分析报告》,让学生直观感受议论文的“形”。
  2. “一句话立意”训练:

    • 任务: 给出一个话题(如“失败”、“坚持”、“合作”),让学生用一句话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 示例:
      • 话题:失败
      • 学生A:失败是成功之母。(太普通)
      • 学生B:失败的价值不在于它教会我们如何走向成功,而在于它让我们看清了通往成功的路上究竟有什么。(有思辨性)
    • 目的: 训练学生快速提炼核心观点的能力。
  3. “凤头”与“豹尾”仿写:

    • 任务: 提供多个精彩的开头和结尾范例,让学生模仿其写法,为同一个话题写不同的开头和结尾。
    • 开头类型: 引用名言式、比喻排比式、设置悬念式、直接点题式。
    • 结尾类型: 总结全文式、升华主题式、发出号召式、引人深思式。
    • 目的: 掌握文章的“门面”和“收束”,让文章更吸引人。

构建与论证(高一下学期)

目标: 掌握议论文的主体构建方法,学会有效论证。 **

  1. 分论点设置训练(核心训练):

    • 方法: 围绕中心论点,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维度设置分论点。
    • 示例: 中心论点——《青年当有“自找苦吃”的精神》
      • 是什么(阐释内涵): “自找苦吃”是一种主动迎接挑战、磨砺意志的积极人生态度。
      • 为什么(分析意义): “自找苦吃”是个人成长的磨刀石,是时代发展的推进器。
      • 怎么办(提出做法): 青年应在学业上攻坚克难,在生活中砥砺品格,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 进阶训练: 学习使用“层进式”(由浅入深、由个人到社会)和“对照式”(正反对比、利弊分析)结构。
  2. 论据积累与运用训练:

    • 建立“个人素材库”: 鼓励学生分类整理论据,如:
      • 历史人物类: 屈原、苏轼、司马迁、毛泽东等。
      • 当代楷模类: 袁隆平、张桂梅、钟南山等。
      • 文学艺术类: 经典名著、电影、戏剧中的角色和情节。
      • 个人生活类: 自己或身边人的真实经历。
    • “一句话论据”训练: 给出一个分论点,要求用一句话概括一个最能支撑它的论据。
    • “叙议结合”训练: 这是高一学生的难点,提供一段“论据”描述,让学生续写“议论”部分,阐明该论据如何证明分论点。
      • 公式: 论据概述 + 分析(揭示本质) + 扣回分论点)
  3. 论证方法专项训练:

    • 任务: 针对一种论证方法进行集中练习。
    • 举例论证: 练习“以小见大”,从一个具体事例延伸出普遍道理。
    • 对比论证: 练习找“正反”两面的事例或观点进行对比,增强说服力。
    • 比喻论证: 练习用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来阐释抽象的道理。

深化与思辨(贯穿整个学年)

目标: 提升文章的思想深度和思辨色彩。 **

  1. 多角度审题立意:

    • 任务: 面对一个作文题,引导学生从不同主体(个人、社会、国家)、不同层面(精神、物质、文化)进行思考。
    • 示例: 话题“快与慢”
      • 个人层面:快节奏生活与慢下来思考。
      • 社会层面:科技发展(快)与人文关怀(慢)。
      • 国家层面:经济发展速度与可持续发展。
  2. 辩证思维训练:

    • 任务: 练习使用“……”、“虽然………”、“与其……不如……”等关联词,写出有辩证色彩的观点。
    • 示例: 论“竞争”
      • 片面观点:竞争就是打败对手。
      • 辩证观点:竞争固然有激发潜能、优胜劣汰的一面,但过度竞争可能导致内耗和焦虑,真正的竞争,是“与自己的过去比”,是在合作中共同进步,实现“竞合”共赢。

综合与创新(学年后期)

目标: 将所学融会贯通,形成个人写作风格。 **

  1. 限时作文训练: 模拟考试环境,在45-60分钟内完成一篇完整的议论文。
  2. 升格修改训练: 选择学生的一篇中等水平的作文,进行集体修改,从立意、结构、论据、语言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并重写,让学生感受“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3. 个性化语言锤炼: 鼓励学生在语言表达上追求准确、鲜明、生动,可以适当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

第三部分:实用技巧与工具箱

  1. 结构模板(入门级):

    • “总-分-总”结构:
      • 开头(总): 引入话题 + 提出中心论点。
      • 主体(分): 分论点1 + 论据 + 分析;分论点2 + 论据 + 分析;分论点3 + 论据 + 分析。(至少三个分论点)
      • 总): 总结全文 + 升华主题/发出号召。
  2. 过渡句/词库: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