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诚信在当下社会为何更需坚守?

诚信,立身之本,处世之基

古人云:“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诚信,这个镌刻在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道德基石,更是社会良性运转、国家繁荣昌盛的坚固根基,在物欲横流、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重拾诚信的价值,坚守诚信的底线,显得尤为重要。

诚信在当下社会为何更需坚守?-图1

诚信,是个人品格的试金石,是安身立命的通行证。 一个人品格的高低,往往不在于其拥有多少财富,或身居何等高位,而在于其是否拥有诚信这一高贵品质,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没有诚信的人,犹如行尸走肉,其言行失去准则,其承诺沦为空谈,曾子杀猪,为的并非那一头猪的价钱,而是为了在孩子面前树立“言必信,行必果”的榜样,这个故事流传千古,正是因为它揭示了诚信教育的真谛——诚信不是一句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付诸行动的自觉,反之,一个失去诚信的人,或许能获得一时的利益,但终将失去他人的信任,在人生的道路上寸步难行,正如《狼来了》的故事里那个撒谎的牧童,当狼真的来临时,他的呼喊再无人相信,最终自食其果,诚信是我们行走于世最宝贵的名片,是赢得尊重与信赖的根本。

诚信,是商业社会的润滑剂,是基业长青的压舱石。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诚信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它是一种无形的资产,能够为企业带来长远的回报,同仁堂三百年来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古训,凭借这份对消费者的诚信承诺,铸就了百年金字招牌,反观那些为了短期利益而制假售劣、坑蒙拐骗的企业,或许能获得一时的暴利,但终将因失去市场信任而轰然倒塌,三聚氰胺事件、长生疫苗案等,都是失信于民、自毁长城的惨痛教训,它们不仅摧毁了企业自身,更重创了整个行业的信誉,可见,诚信是商业活动的生命线,只有坚守诚信,企业才能赢得客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行稳致远,实现真正的基业长青。

诚信,是国家发展的定盘星,是民族复兴的助推器。 “国强必先民信”,一个国家的强大,不仅体现在经济、军事等硬实力上,更体现在国民的道德水准和社会的信用体系上,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同样离不开诚信,国际社会之所以能形成一定的秩序,正是因为各国在遵守共同的国际法和契约精神,一个言而无信的国家,将在国际舞台上失去公信力,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对于中国而言,“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能获得广泛响应,正是因为中国秉持着“共商、共建、共享”的诚信原则,与沿线国家携手发展,实现互利共赢,一个讲诚信的国家,其政策更具说服力,其形象更具感召力,其发展也更具凝聚力,诚信,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道德底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现实生活中,失信行为依然时有发生,从学术不端到商业欺诈,从电信诈骗到“老赖”现象,这些行为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也侵蚀着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要重建诚信社会,需要法律的严惩作为他律,更需要教育的引导和文化的熏陶作为自律,我们每个人都应从自身做起,将诚信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诚信成为一种社会风尚,一种文化自觉。

诚信是金,其价值远胜于金银;诚信是根,是个人、社会、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诚信的守护者和践行者,用诚信点亮人生,用诚信温暖社会,用诚信铸就国家更加辉煌的未来。


【写作思路解析】

这篇议论文采用了经典的“总-分-总”结构,逻辑清晰,论证有力。

审题立意(确定中心论点)

  • 核心词: “诚信”。
  • 思考方向: 诚信是什么?为什么重要?我们应该怎么做?
  • 确立论点: 诚信是个人、社会、国家发展的根本,这是一个既深刻又全面的论点,适合展开多层次的论述。

拟定题目(画龙点睛)

  • 题目: 《诚信,立身之本,处世之基》
  • 解析: 这个题目直接点明了诚信的两个核心作用。“立身之本”对应个人层面,“处世之基”对应社会和国家层面,简洁有力,与中心论点高度契合。

文章结构(搭建框架)

  • 开头(引论):

    • 方法: 引用名言,开篇引用“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迅速将“诚信”的重要性提升到国家、民族的高度,奠定文章的基调。
    • 作用: 引出中心论点,并点明在现代社会重申诚信价值的必要性。
  • 主体(本论):

    • 结构: 采用“并列式”分论点,从三个层面逐层深入地论证中心论点。

    • 分论点一(个人层面): 诚信是个人品格的试金石,是安身立命的通行证。

      • 论据:
        • 道理论据: 孔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事实论据: 曾子杀猪(正面论证诚信教育的力量)。
        • 反面论证: 《狼来了》的故事(从反面论证失信的后果)。
      • 作用: 从最基础的个人品德角度切入,论证诚信对个体的重要性,易于引起读者共鸣。
    • 分论点二(社会/商业层面): 诚信是商业社会的润滑剂,是基业长青的压舱石。

      • 论据:
        • 正面事实论据: 同仁堂(百年老店坚守诚信,获得成功)。
        • 反面事实论据: 三聚氰胺、长生疫苗等事件(企业因失信而倒闭,警示世人)。
      • 作用: 将视角从个人扩展到社会,特别是商业领域,论证诚信对社会经济秩序的重要性,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 分论点三(国家层面): 诚信是国家发展的定盘星,是民族复兴的助推器。

      • 论据:
        • 道理论据: “国强必先民信”。
        • 事实论据: “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以诚信原则赢得国际信任与合作)。
      • 作用: 将文章的格局提升到国家战略和民族复兴的高度,论证诚信对国家发展的长远影响,使文章立意高远,格局宏大。
  • 结论):

    • 方法: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提出号召。
      1. 辩证分析: 承认现实中存在失信现象,指出问题的严重性。
      2. 提出对策: 从法律(他律)和教育(自律)两方面提出解决思路。
      3. 发出号召: 呼吁每个人从自身做起,成为诚信的践行者。
      4. 升华主题: 用排比句式“用诚信点亮人生,用诚信温暖社会,用诚信铸就国家更加辉煌的未来”收尾,气势磅礴,余音绕梁。

语言风格(润色表达)

  • 书面化、典雅化: 使用“镌刻”、“璀璨明珠”、“安身立命”、“基业长青”等词汇,符合议论文的文体要求。
  • 排比、对偶: 如“立身之本,处世之基”、“点亮人生,温暖社会,铸就未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节奏感。
  • 引用名言: 增强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说服力。

通过以上步骤,一篇结构完整、论证充分、语言优美的议论文就完成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积累,替换或补充不同的论据,使其更具个人特色。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