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高三议论文训练,如何应对最新高考命题趋势?

第一部分:核心理念 —— “破”与“立”

在动笔之前,你必须明确高三议论文训练的两大核心任务:

高三议论文训练,如何应对最新高考命题趋势?-图1

  • 破:破除思维定式和“学生腔”。

    • 破除“就事论事”:看到一个题目,不要立刻想到“我们要……”“我们应该……”,要深入挖掘题目背后的本质和矛盾。
    • 破除“观点先行”:不要先定一个“正能量”的观点,然后去堆砌例子,好的文章是观点在论证中逐渐清晰、深化甚至修正的。
    • 破除“例子堆砌”:议论文不是“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的展览馆,例子是用来证明观点的“证据”,而不是文章的“主体”。
    • 破除“语言幼稚”:告别“我觉得”“我认为”,多用“诚然”““究其根本”“由此可见”等逻辑连接词,让语言更书面化、更严谨。
  • 立: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和表达范式。

    • 立意深刻:能够从现象看到本质,从个人看到时代,从历史看到未来,你的观点应该有一定的高度和启发性。
    • 逻辑清晰:文章结构像一座建筑,有地基(论点)、有梁柱(分论点)、有砖瓦(论据),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 素材新颖:除了屈原、司马迁、爱迪生,你还需要有时代感、有新意的素材,如科技、文化、社会热点等。
    • 文采斐然:在准确、清晰的基础上,追求语言的生动、优美和有力量,恰当的引用、精妙的比喻、有力的排比都能为文章增色。

第二部分:系统训练方案 —— “四阶法”

将高三的议论文训练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侧重点和目标。

第一阶段:基础夯实期 (高二暑假 - 高三上学期初)

目标: 掌握议论文的基本“骨架”,做到结构完整,观点明确。

训练方法:

  1. 结构模板化训练:

    • 掌握经典结构: 熟练运用“引论-本论-结论”的三段论结构。
    • 打磨本论部分: 重点练习“总-分-总”或“并列式/递进式”的分论点设置。
      • 并列式: 三个分论点从不同角度支撑中心论点,如“个人、社会、国家”层面。
      • 递进式: 三个分论点层层深入,如“是什么(阐释概念)-为什么(分析原因/重要性)-怎么办(提出对策)”。
    • 每周一篇“骨架作文”: 不用写全文,只写提纲,针对一个题目,写出中心论点,并列出三个分论点,并为每个分论点构思至少一个论据(例子或道理),这是最高效的训练方式。
  2. 审题立意专项训练:

    • 方法: 拿到题目后,先问自己三个问题:
      1. 关键词是什么? (圈出核心概念)
      2. 概念间的关系是什么? (是并列、因果、还是对立?)
      3. 题目想引导我们思考什么? (正向、反向、辩证?)
    • 练习: 每周做5-10道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练习,只写出立意和中心论点,不展开写。
  3. 素材积累与分类:

    • 建立素材本(电子或纸质): 不要零散地记录,按主题分类,如:
      • 家国情怀: 航天精神、脱贫攻坚、文化自信。
      • 青年成长: 奋斗、担当、选择、创新。
      • 思辨哲理: 快与慢、得与失、偶然与必然、传承与创新。
    • 对每个素材,要求“一材多用”: 思考这个素材可以从哪些角度论证,提炼出它的核心“精神内核”,而不是死记硬背故事。

第二阶段:能力提升期 (高三上学期中)

目标: 提升论证的深度和思辨性,让文章“有血有肉”。

训练方法:

  1. 论证方法多样化训练:

    • 除了“例证法”,重点练习:
      • 引证法: 恰当引用名人名言、古诗词、科学理论,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说服力。
      • 喻证法: 用生动的比喻来阐释抽象的道理,让文章更形象。
      • 对比法: 将不同事物、不同观点进行对比,突出中心论点。
      • 因果论证: 分析事物产生的原因和导致的结果,使论证更有逻辑性。
    • 练习: 在之前的“骨架作文”基础上,用不同的论证方法去填充一个分论点,感受不同方法的效果。
  2. 思辨性写作训练:

    • 学会“一分为二”: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讨论一个话题时,既要看到其积极意义,也要看到其潜在问题或局限,讨论“内卷”,既要承认其竞争激烈的一面,也要反思其对社会个体造成的压力。
    • 学会“概念界定”: 对题目中的核心概念进行清晰、准确的定义,避免偷换概念或泛泛而谈,讨论“勇敢”,先界定是“鲁莽”还是“智慧之勇”。
    • 练习: 选择一些有争议性的话题(如“AI是否会取代人类?”“流量时代是否值得追求?”),进行正反方辩论,并写成文章。
  3. 开头结尾“凤头豹尾”训练:

    • 开头: 练习用“名言引入法”“故事引入法”“现象引入法”“设问引入法”等多种方式开篇,力求迅速入题,吸引阅卷老师。
    • 练习用“总结全文法”“升华主题法”“发出号召法”“引人深思法”等方式收尾,力求简洁有力,余音绕梁。

第三阶段:冲刺拔高期 (高三下学期)

目标: 形成个人风格,追求文采和思想高度,打造考场高分作文。

训练方法:

  1. 限时模考训练:

    • 严格按照高考时间(60分钟左右)完成一篇完整的议论文。
    • 目的是训练时间管理能力、快速构思能力和抗压能力。
  2. 升格训练:

    • 选择自己写过的一篇中等水平的作文,进行“二次创作”。
    • 升格方向:
      • 立意上: 能不能更深刻?能不能找到一个更新颖的切入点?
      • 结构上: 分论点的顺序能不能调整得更合理?论证逻辑能不能更严密?
      • 论据上: 能不能用更新颖、更贴切的素材替换掉老套的例子?
      • 语言上: 能不能把一些平淡的句子改写得更有文采?多用一些四字短语、排比句、对偶句。
  3. 模仿与创新:

    • 精读范文: 仔细研读高考满分作文或老师推荐的优秀范文,分析它的优点(是立意深刻,还是结构巧妙,或是语言优美?)。
    • 模仿其“神”,而非“形”: 不要照抄句子,而是学习它的思维方式、论证角度和语言风格,然后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和素材,模仿其框架写一篇同题作文。

第四阶段:考前保温期 (高考前)

目标: 保持手感,调整心态,回归基础。

训练方法:

  1. 回顾素材本和错题本: 重温自己积累的优质素材和写过的提纲,特别是那些曾经卡壳或写得不好的题目。
  2. 回顾优秀范文: 快速浏览,保持对优秀文章的语感。
  3. 保持每天阅读: 读一些时评、社论,如《人民日报评论》、新华社评论等,积累观点和语言素材,同时保持对社会热点的敏感度。
  4. 调整作息,放松心态: 此时不宜再大量写作,保持每天写一个提纲或一段开头结尾即可,重点是自信地走上考场。

第三部分:考场实战技巧

  1. 审题三步走:
    • 圈关键词: 用笔划出题目中的核心概念和要求。
    • 明关系: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