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新学期辅导员班会怎么开才不枯燥?

下面我将从“为什么开”、“开什么”、“怎么开”三个层面,为你提供一份详尽的辅导员班会操作指南。

新学期辅导员班会怎么开才不枯燥?-图1


为什么开班会?(明确目标,避免“为开而开”)

在策划班会之前,首先要明确本次班会的核心目标,目标不同,班会的形式和内容也完全不同。

  1. 思想引领与价值塑造型

    • 目标:传达国家、学校的重要精神,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感恩等主题教育。
    • 时机:开学初、重大节假日前、重要纪念日(如国庆、五四)、学生思想出现波动时。
    • 政治站位、价值导向、精神传承。
  2. 学风建设与学业指导型

    • 目标:营造良好学习氛围,解决共性问题,提供学业支持。
    • 时机:期中/期末考试前、选课/选专业阶段、四六级/考研冲刺期。
    • 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目标设定、经验分享。
  3. 安全教育与管理规定型

    • 目标:强调安全底线,普及规章制度,防范风险。
    • 时机:开学第一课、节假日离校前、季节性安全高发期(如夏季防溺水、冬季防火防盗)。
    • 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健康、校规校纪。
  4. 班级建设与团队凝聚型

    • 目标:增强班级成员间的了解与信任,提升班级凝聚力,营造“家”的氛围。
    • 时机:新生入学季、班级组建后、学期中段(学生可能产生倦怠感)。
    • 破冰、团队协作、集体荣誉感、情感连接。
  5. 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型

    • 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明确发展方向,提升求职技能。
    • 时机:大二下学期、大三全年、大四上学期。
    • 职业认知、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实习分享、考研/考公/出国规划。
  6. 问题解决与事务通知型

    • 目标:高效传达通知,集中解决学生近期反映的共性问题。
    • 时机:需要传达重要信息或收集反馈时。
    • 信息传达、效率、问题反馈、答疑解惑。

开什么?(精心策划,充实内容)

根据目标,填充具体内容,一次班会可以包含多个模块,但务必有核心主题

一个优秀的班会策划案应包含:

  1. 明确的主题

    • 示例:“新学期,新起点——我的大学规划” (学风建设+班级建设) / “筑牢安全防线,共度平安假期” (安全教育) / “‘职’面未来,‘研’途有你” (生涯规划)。
    • 作用:让学生对班会内容有清晰预期,也便于辅导员组织。
  2. 清晰的流程

    • 开场(5-10分钟):破冰、暖场,引出主题。
    • 主体(20-30分钟),可以是案例分析、视频观看、嘉宾分享、小组讨论等。
    • 互动/讨论(15-20分钟):学生参与的关键环节,设计1-2个互动点。
    • 总结与升华(5-10分钟):辅导员总结要点,提出期望,布置任务(如有)。
    • 自由交流(可选):留出时间进行个性化问答。
  3. 丰富的形式

    • 避免“一言堂”:辅导员讲,学生听的模式效果最差。
    • 多样化形式
      • 分享式:邀请优秀学生、学长学姐、任课老师分享经验。
      • 讨论式:围绕一个议题(如“如何平衡社团与学习”)进行分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 辩论式:设置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如“内卷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组织小型辩论赛。
      • 体验式:开展心理团辅小游戏、素质拓展活动。
      • 案例式:分析真实的正面或反面案例(如成功考研案例、考试作弊处分案例)。
      • 多媒体辅助:播放精心制作的PPT、短视频、纪录片片段,增强视觉冲击力。
  4. 充分的准备

    • 辅导员自身:提前写好班会稿或PPT,准备好互动问题,预测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 学生参与:提前通知班会主题,鼓励学生提前思考,可以邀请学生主持人或分享者,让他们参与进来。
    • 物料准备:白板、马克笔、便签纸、小奖品等,用于互动环节。

怎么开?(掌握技巧,提升效果)

开班会是一门艺术,考验的是辅导员的临场组织和沟通能力。

  1. 开场要“抓人”

    • 故事引入:讲一个与主题相关的小故事或新闻。
    • 数据冲击:展示一组震撼人心的数据。
    • 提问互动:直接向学生提问,引发思考。
    • 视频开场:播放一个1-2分钟的精彩短视频。
  2. 主体要“有料”

    • 语言生动:避免官话、套话,用学生听得懂、喜欢听的语言。
    • 逻辑清晰:PPT或讲解条理分明,层层递进。
    • 案例鲜活:多用身边人、身边事,让学生有代入感。
    • 节奏把控:张弛有度,重点内容多花时间,次要内容快速带过。
  3. 互动要“走心”

    • 创造安全氛围:鼓励学生发言,对任何观点都表示尊重,不轻易否定。
    • 设计有效问题:问题要开放,能激发思考,而不是简单的“是/否”回答。
    • 倾听与反馈:认真倾听学生发言,并给予积极反馈(点头、眼神交流、复述观点等)。
    • 利用工具:使用“问卷星”、“雨课堂”等工具进行匿名投票或提问,能收集到更真实的想法。
  4. 总结要“有力”

    • 回顾要点:简要回顾本次班会的核心内容。
    • 升华主题:将班会内容与学生长远发展、班级集体荣誉联系起来,提升格局。
    • 发出号召:用富有感染力的话语,激励学生将班会所学付诸行动。
    • 布置任务:如果有后续行动(如提交生涯规划书、组织班级活动),要明确要求。
  5. 会后要“跟进”

    • 记录备案:记录班会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反馈,作为工作档案。
    • 个别沟通:对于班会上表现出困惑或特殊问题的学生,会后进行一对一的深入交流。
    • 持续关注:将班会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管理中,持续观察和引导学生的行为变化。

班会“避坑”指南

  • 空洞:不要只讲大道理,要结合实际。
  • 忌形式单一:不要从头到尾一个人讲。
  • 忌脱离学生:不要讲学生不关心、不感兴趣的话题。
  • 忌时间失控:严格按照计划时间进行,避免拖堂。
  • 忌情绪化:处理学生问题时,保持冷静、客观、公正。

请记住: 辅导员是班会的引导者赋能者,而不是说教者,最好的班会,是让学生在参与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长,最终让他们感觉“这个班会对我有用”、“在这个班级里我有所收获”。

祝您班会顺利,深受学生喜爱!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