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力更生:立身之本,强国之基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句镌刻在中国人集体记忆中的口号,不仅是一种生存策略,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精神品格,在风云变幻的时代浪潮中,无论是个人成长、企业发展,还是国家屹立,自力更生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石与动力,它并非意味着闭关锁国、孤芳自赏,而是在于依靠自身力量,掌握发展的主动权,最终赢得尊重与未来。

自力更生,是个人安身立命的立身之本。 人生之路,风雨兼程,外界的援助如锦上之花,可赏不可恃;唯有内心的力量如磐石之根,方能托举我们行稳致远,一个习惯于凡事依赖他人、等待“救世主”降临的人,即便偶有依靠,也终将在风雨飘摇中失去方向,反观那些真正强大的人,无一不是在困境中磨砺自我,在挑战中锤炼本领,从囊萤映雪的车胤,到凿壁偷光的匡衡,他们用行动诠释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真谛,在现代社会,这种精神同样闪耀,一位创业者,从零开始,不畏艰难,将一个个想法变为现实,靠的是自己的智慧与汗水;一位科研工作者,面对技术壁垒,迎难而上,攻克难关,靠的是自己的执着与坚韧,他们明白,唯有将命运的缰绳握在自己手中,才能驶向理想的彼岸,依赖他人,或许能获得一时的安逸,但唯有自力更生,才能铸就真正不可战胜的自我。
自力更生,是企业搏击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市场经济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对于企业而言,核心技术是“命门”,自主创新能力是“引擎”,一个企业如果长期满足于在产业链的低端进行代工加工,将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拱手于人,那么它就如同在别人的屋檐下跳舞,随时可能被“卡脖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华为的崛起便是一个最好的例证,面对外部无理的打压,华为之所以能够屹立不倒,正是因为多年来坚持将每年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投入研发,构建了强大的自主知识产权体系,从芯片设计到操作系统,都力求掌握在自己手中,这种“备胎计划”背后,是自力更生的远见与魄力,它告诉我们,企业要想基业长青,就必须摆脱对外部技术的路径依赖,将创新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波诡云谲的市场风浪中屹立不倒。
自力更生,是国家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强国之基。 回望历史长河,任何一个伟大的民族和国家,其崛起之路都必然伴随着自力更生的奋斗历程,从建国初期“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到“两弹一星”横空出世,中国人民勒紧裤腰带,用双手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为国家安全筑起了坚不可摧的屏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但这并未动摇我们自力更生的根基,相反,我们是在开放中增强自主能力,在学习中实现自主创新,从“北斗”组网到“嫦娥”探月,从“奋斗者”号深潜到C919大飞机翱翔蓝天,一项项重大科技成就的取得,无不彰显着中国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一个国家,如果失去了自力更生的能力,就会在国际舞台上失去话语权,成为大国博弈中的棋子,唯有坚持自力更生,才能将发展的命脉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时拥有足够的底气和实力。
我们强调自力更生,绝非倡导故步自封、盲目排外,真正的自力更生,是开放背景下的自主,是合作基础上的自强,它要求我们以更开放的胸怀拥抱世界,学习他国之长;又要以更坚定的信念走好自己的路,攻克自身之短,这是一种“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智慧,更是一种“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自信。
自力更生是一种精神,一种姿态,更是一种能力,它是个人的脊梁,支撑我们顶天立地;它是企业的引擎,驱动我们乘风破浪;它是国家的基石,保障我们行稳致远,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无论环境如何变化,我们都应将自力更生的精神薪火相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奋斗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华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