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X-202X学年度/年度] 心理辅导站工作计划
指导思想
本年度,心理辅导站工作将继续全面贯彻国家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方针,以“立德树人,育心与育德相统一”为根本任务,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重点关注、全面覆盖”的工作原则,旨在提升全体成员的心理健康素养,培养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有效应对心理困扰,营造和谐、健康、向上的心理环境,为个人成长、学习进步和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心理支持。

工作目标
-
总体目标: 构建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使心理辅导站成为成员信赖的“心灵港湾”,显著提升整体心理健康水平,预防和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
-
具体目标:
- 普及率目标: 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不少于 [8] 次,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覆盖率达到 [95%] 以上。
- 参与度目标: 开设专题心理讲座或工作坊不少于 [6] 场,参与人次不少于 [300] 人次。
- 服务效能目标: 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服务总时长不少于 [300] 小时,来访者满意度达到 [90%] 以上。
- 队伍建设目标: 培养校级/单位级心理骨干 [20] 名,辅导员/班主任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覆盖率达到 [100%]。
- 危机干预目标: 建立并完善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机制,做到早期识别、及时干预,力争实现重大心理危机事件“零发生”。
主要工作内容
(一) 常规咨询服务:打造专业、温暖的支持平台
-
个体咨询:
- 服务对象: 面向全体成员(学生/员工),提供免费、保密的一对一心理咨询服务。
- 涵盖学业/工作压力、人际交往、情绪管理、生涯规划、个人成长、适应问题、恋爱与性心理等多个领域。
- 服务安排: 设立固定开放时间(如:周一至周五下午),实行预约制,确保咨询的连续性和专业性。
-
团体辅导:
- 主题设计: 针对普遍存在的心理需求,设计系列团体辅导活动,如:“新生适应力提升小组”、“人际交往技巧训练”、“压力管理工作坊”、“情绪调节训练营”等。
- 形式创新: 采用体验式、互动式、艺术治疗等多种形式,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二) 心理健康宣传教育:营造积极、健康的心理氛围
-
主题活动月/周:
结合“5·25心理健康日”、“世界精神卫生日”等重要节点,策划并举办全校/全单位性的心理健康主题活动月/周,通过游园会、心理剧、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形式,集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
宣传阵地建设:
- 线上平台: 运营心理辅导站微信公众号、网站或视频号,定期推送心理科普文章、心理美文、心理电影推荐、活动预告等内容。
- 线下阵地: 更新宣传栏、海报、黑板报,摆放心理健康书籍和自助手册,打造“心灵加油站”等实体宣传空间。
-
新生/新员工心理适应教育:
为新生/新员工开设“心理健康第一课”,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建立归属感,了解并学会利用心理支持资源。
(三) 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建立快速、有效的安全网
-
建立三级预警网络:
- 一级预警(班级/部门): 发挥辅导员/班主任/部门负责人的“前哨”作用,通过日常观察、谈心谈话,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二级预警(学院/中心): 学院/中心心理专干或联络员负责汇总信息,进行初步评估和上报。
- 三级预警(心理辅导站): 辅导站组织专业力量进行评估、诊断,并启动相应的干预流程。
-
完善干预流程:
- 制定详细的《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干预步骤和转介流程。
- 与专业精神卫生机构建立稳定的“绿色通道”,确保严重心理问题或精神障碍患者能得到及时、专业的医疗帮助。
(四) 心理健康队伍建设:培养专业、有力的骨干力量
-
专业培训:
- 定期组织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宿舍管理员等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危机识别与干预技巧的专题培训。
- 鼓励并支持心理咨询师参加专业督导和继续教育,提升专业胜任力。
-
朋辈辅导:
招募和选拔一批有爱心、有热情、有责任心的学生/员工作为朋辈心理辅导员,进行系统培训,让他们成为连接心理辅导站与广大成员的桥梁和纽带。
(五) 科研与档案管理:实现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
- 科研工作: 鼓励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员结合工作实际,开展心理健康相关的课题研究,撰写案例分析和工作论文,提升工作的理论水平。
- 档案管理: 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对个体咨询记录、危机干预档案等进行规范化、电子化管理,确保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
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
| 时间 | 重点工作 |
|---|---|
| 9月 | 制定并发布本年度工作计划。 开展新生/新员工心理健康普查与建档。 招募并培训朋辈心理辅导员。 举办“开学第一课”适应教育讲座。 |
| 10-11月 | 开展“世界精神卫生日”主题宣传活动。 启动第一期团体辅导小组(如:压力管理)。 组织辅导员心理健康知识培训。 |
| 12-1月 | 开展期末/年终压力应对与情绪调节主题讲座。 运行冬季心理关怀系列活动。 进行年度工作中期总结与评估。 |
| 3-4月 | 开展“5·25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 启动第二期团体辅导小组(如:人际交往)。 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工作坊。 |
| 5-6月 | 开展毕业生心理调适与生涯适应指导。 举办年度总结表彰大会,评选优秀朋辈辅导员。 完成年度工作总结、资料归档和下一年度计划草拟。 |
保障措施
- 组织保障: 成立由[单位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 经费保障: 争取[单位名称]的财政支持,将心理辅导站运行经费、活动经费、培训经费等纳入年度预算,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 场地与设备保障: 提供独立、安静、舒适的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和办公室,配备必要的电脑、心理测评软件、沙盘、放松设备等。
- 制度保障: 完善心理咨询伦理守则、危机干预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值班制度等,使心理辅导站工作有章可循、规范运行。
预期成果与评估
- 量化评估: 通过活动参与人数、咨询人次、满意度调查问卷、心理健康知识测试等数据,评估工作的覆盖面和实效性。
- 质性评估: 通过访谈、案例分析、工作总结等方式,评估成员心理状态的变化、校园/单位心理氛围的改善以及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 成果展示: 形成年度工作总结报告、活动集锦、优秀案例汇编等,向上级汇报并向全体成员公示。
[心理辅导站名称] [日期:XXXX年XX月XX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