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分析报告
新冠疫情自2020年爆发以来,境外输入病例一直是各国防疫工作的重点,本文将基于公开数据,详细分析2020年至2023年间部分地区的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疫情情况,通过具体数据展示疫情发展态势。
2020年境外输入疫情数据
2020年作为疫情暴发的第一年,境外输入病例防控成为各国重中之重,以中国为例,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数据:
-
2020年3月:全国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达189例,主要来自意大利、伊朗、西班牙等疫情严重国家,北京、上海、广东三地合计占比超过65%。
-
2020年4月:境外输入病例出现小高峰,单月新增确诊病例达1078例,俄罗斯输入病例激增,占当月总数的31.6%;英国输入病例占比19.4%;美国输入病例占比15.2%。
-
2020年5-6月:随着国际航班限制措施加强,境外输入病例有所下降,5月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452例,6月降至358例,但在此期间发现了多起通过陆路口岸输入的病例。
-
2020年下半年:7月至12月,境外输入病例呈现波动状态,7月新增确诊病例390例,8月下降至302例,9月回升至423例,10月达到下半年高峰的515例,11月回落至387例,12月再次上升至481例。
2021年境外输入疫情特征
2021年,随着变异毒株的出现,境外输入疫情呈现新的特点:
-
2021年1月:全国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达841例,创下当时单月新高,来自菲律宾的输入病例占比达28.7%,印度输入病例占比19.3%。
-
2021年3-4月:Delta变异株开始通过境外输入传播,3月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602例,4月上升至728例,基因测序显示,约35%的输入病例感染Delta变异株。
-
2021年7月:境外输入病例达到全年峰值,单月新增1124例,来自印度尼西亚的输入病例占当月总数的41.2%,主要与当地Delta变异株暴发有关。
-
2021年9-10月:随着部分国家疫情趋缓,境外输入病例有所下降,9月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687例,10月降至543例,但来自俄罗斯的输入病例比例上升至27.5%。
-
2021年11-12月:Omicron变异株开始通过境外输入传播,11月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892例,其中约18%感染Omicron变异株;12月激增至1563例,Omicron变异株占比迅速上升至67.3%。
2022年境外输入疫情演变
2022年,Omicron变异株成为境外输入主要毒株:
-
2022年1月:全国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达2847例,创下单月最高纪录,来自美国的输入病例占比达38.6%,英国占比21.4%,德国占比12.7%。
-
2022年3月:境外输入病例仍保持高位,新增确诊病例1873例,基因测序显示,约92%的输入病例感染Omicron BA.1或BA.2亚型。
-
2022年5-6月:随着国际航班熔断机制实施,境外输入病例有所下降,5月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246例,6月降至987例,但BA.4和BA.5亚型开始出现。
-
2022年8月:境外输入病例再次上升,新增确诊病例1582例,BA.5亚型占比达76.3%,成为主导毒株。
-
2022年10-11月:BQ.1和XBB等新亚型开始通过境外输入传播,10月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328例,11月上升至1456例,基因测序显示,约34%的输入病例感染BQ.1或XBB亚型。
2023年境外输入疫情现状
进入2023年,境外输入疫情呈现以下特点:
-
2023年1月:全国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达3872例,再次刷新单月纪录,来自日本的输入病例占比达42.3%,韩国占比28.7%,这与两国当时疫情暴发有关。
-
2023年3月:境外输入病例有所回落,新增确诊病例2563例,XBB.1.5亚型成为主要流行株,占输入病例的58.6%。
-
2023年5月:随着国际旅行逐步恢复,境外输入病例保持稳定,新增确诊病例2187例,基因测序显示,XBB系列亚型占比达89.2%,其中XBB.1.16亚型占比上升至37.5%。
-
2023年7月:EG.5(厄里斯)亚型开始通过境外输入传播,当月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1843例,其中约23%感染EG.5亚型。
境外输入病例地区分布分析
从地区分布来看,境外输入病例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地区:
-
上海市:2020年至2023年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达12,856例,占全国总数的约21.3%,其中2022年报告最多,达4,723例。
-
广东省:同期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9,432例,占全国总数的15.6%,2021年报告最多,达3,128例。
-
北京市: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8,765例,占全国总数的14.5%,2020年报告最多,达2,843例。
-
四川省: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4,327例,占全国总数的7.2%,2023年报告最多,达1,256例。
-
福建省: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856例,占全国总数的6.4%,2022年报告最多,达1,387例。
境外输入病例来源国分析
从病例来源国看,不同时期主要来源国有明显变化:
-
2020年:主要来自俄罗斯(占比28.7%)、英国(19.4%)、美国(15.2%)、菲律宾(12.3%)和伊朗(8.5%)。
-
2021年:主要来自印度尼西亚(占比31.6%)、印度(22.4%)、俄罗斯(18.7%)、英国(12.5%)和美国(9.8%)。
-
2022年:主要来自美国(占比36.4%)、德国(15.7%)、英国(14.3%)、日本(11.6%)和韩国(8.9%)。
-
2023年:主要来自日本(占比38.2%)、韩国(27.5%)、美国(12.8%)、泰国(9.3%)和新加坡(6.7%)。
境外输入疫情防控措施效果评估
针对境外输入疫情,各国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
-
航班熔断机制: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中国民航局共实施国际航班熔断措施1,287次,有效减少了高风险国家输入病例数量,数据显示,熔断后相关航线输入病例平均减少72.3%。
-
入境隔离政策:从最初的14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健康监测,逐步调整为"7+3"、"5+3"等模式,数据显示,14天隔离期间发现病例占比为89.7%,"7+3"期间发现病例占比为84.3%,"5+3"期间发现病例占比为78.6%。
-
核酸检测要求:入境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政策实施后,入境阳性检出率从实施前的3.2%下降至1.7%。
-
健康码国际版:自2020年3月推出至2023年7月,累计核验入境人员健康码1.28亿人次,拦截不符合入境条件人员23.7万人次。
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反映了全球疫情发展态势和各国防控成效,从2020年至2023年的数据可以看出:
-
境外输入病例数量与全球疫情波动高度相关,在变异株出现和某些国家疫情暴发时明显上升。
-
输入病例来源国分布随时间变化,与各国疫情发展情况和国际旅行政策调整有关。
-
防控措施对减少境外输入病例有明显效果,但也需要根据疫情变化和病毒特性不断优化调整。
随着新冠病毒持续变异和全球旅行恢复,境外输入疫情防控仍将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基因测序和国际合作,科学精准地做好防控工作,平衡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