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六年级作文辅导课教案,如何让孩子轻松写出高分作文?

六年级作文辅导课教案:让细节为你的作文“画龙点睛”

教学目标

六年级作文辅导课教案,如何让孩子轻松写出高分作文?-图1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 理解“细节描写”在作文中的重要性,知道好的细节能让文章更生动、更感人。
    • 学习并掌握至少两种细节描写的方法(如:调动五官、分解动作、捕捉神态/心理)。
    • 能够在片段练习中初步运用所学方法,为文章增添亮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读-品-练-评”的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发现、分析和运用细节描写。
    • 在小组合作与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作热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习惯,懂得从平凡中发现美好。
    • 鼓励学生用文字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让作文成为“有温度”的表达。

教学重难点

  •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的概念,并学习运用具体的方法进行细节描写。
  •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方法自然、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避免为了描写而描写,做到“为情造文”。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两篇对比鲜明的范文(一篇平淡,一篇细节丰富)、背景音乐、课堂练习单。
  2. 学生准备: 作文本、笔。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情境对比,激发兴趣 (约5分钟)

  1. 情境创设:

    • 教师在PPT上展示两段描写“妈妈为我做饭”的文字片段。
    • 片段A(平淡版): 妈妈很爱我,每天下班回家都会给我做饭,她做的饭很好吃,我很感谢她。
    • 片段B(细节版): 傍晚,我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一股熟悉的、混合着酱油与肉香的温暖气息扑面而来,厨房里,妈妈正系着那件洗得有些发白的碎花围裙,忙碌地在锅碗瓢盆间穿梭。“回来啦?快洗手,马上开饭!”她回头冲我一笑,眼角的皱纹像一朵绽放的菊花,额头上渗着细密的汗珠,在灯光下闪着光,锅里“滋滋”作响,是青椒肉丝的香味,我的肚子立刻叫了起来。
  2. 提问引导:

    • “同学们,读完这两段话,你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 引导学生说出:第二段更具体、更生动、好像能看到画面一样,能感受到妈妈的爱。
    • 教师小结并板书课题: “说得非常好!第二段话之所以能让我们身临其境,是因为它用了很多‘小细节’,这些细节就像给文章画龙点睛的眼睛,让文章活了起来,我们就来学习这个神奇的魔法——让细节为你的作文“画龙点睛”。”

(二) 方法探究:揭秘细节,学习技巧 (约15分钟)

  1. 什么是细节描写?

    教师讲解: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景物或事件的某一细微特征进行具体、形象的描绘,它不是简单地告诉我们“是什么”,而是让我们通过文字“看到”、“听到”、“闻到”、“尝到”、“感觉到”什么。

  2. 细节描写的“五感”魔法:

    • PPT展示“五感”雷达图: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 互动举例: 我们以“秋天”为例,说说可以用哪些感官来描写?
      • 视觉: 金黄的落叶、火红的枫叶、湛蓝的天空、大雁南飞。
      • 听觉: 脚踩落叶的“沙沙”声、风吹过树林的“呼呼”声、大雁的“嘎嘎”声。
      • 嗅觉: 桂花的芬芳、果实的甜香、泥土的清新。
      • 味觉: 咬一口烤红薯的香甜、吃一个苹果的脆爽。
      • 触觉: 微凉的秋风、阳光洒在身上的温暖、落叶粗糙的质感。
    • 教师小结: 运用多种感官,就能让我们的描写立体起来,读者仿佛身在其中。
  3. 细节描写的“分解”魔法:

    • 分解动作: 教师现场做一个简单的动作——“喝一口水”。
    • 提问: “喝一口水”这个动作,可以分解成哪几个小步骤?
    • 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拿起水杯 -> 端到嘴边 -> 嘴唇轻触杯沿 -> 喉咙微微滚动 -> 放下水杯。
    • 教师展示范文: “他小心翼翼地端起那只印着卡通图案的马克杯,凑到嘴边,先用嘴唇轻轻碰了碰温热的杯沿,咕咚’一声,喉结上下滚动,仿佛要把所有的疲惫都随着这口水吞进肚子里,他满足地长舒一口气,把杯子轻轻放回桌上。”
    • 教师小结: 把一个大动作分解成一连串的小动作,就能把过程写清楚、写具体,人物的形象也更鲜活。
  4. 细节描写的“捕捉”魔法:

    • 聚焦神态与心理:
      • PPT展示图片: 一张孩子考试得了100分,脸上露出激动、自豪表情的图片。
      • 提问: “他脸上的表情可以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喜笑颜开、眉飞色舞、眼睛里闪着光……)”
      • 深入挖掘: “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太棒了!我的努力没有白费!’‘妈妈一定会表扬我的!’)”
    • 教师小结: 描写人物时,不仅要写他“做了什么”,更要写他“怎么做的”以及他“想了什么、感觉如何”,神态和心理是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

(三) 实战演练:小试牛刀,妙笔生花 (约15分钟)

  1. 发布写作任务:

    • PPT出示情景:那一刻,我长大了
    • 写作要求: 请选择一个让你感觉自己突然长大的瞬间(第一次独立完成一件事、帮助了别人、理解了父母的辛苦等),运用今天学到的一到两种细节描写方法,写一个200字左右的片段,重点突出“那一刻”你的所见、所闻、所感。
  2. 学生独立写作:

    • 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营造安静的写作氛围。
    •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大胆下笔。

(四) 分享点评:交流互评,共同进步 (约8分钟)

  1. 小组分享:

    • 写完后,学生在4人小组内朗读自己的片段。
    • 小组内成员互相评价:说说他/她用了什么细节描写方法?哪个细节写得最打动你?为什么?
  2. 全班展示与点评:

    • 邀请2-3名同学到台前朗读自己的片段。
    • 师生共同点评,遵循“优点+建议”的原则。
      • 优点: “这位同学运用了分解动作的方法,把‘第一次自己炒菜’的过程写得特别清楚!”
      • 建议: “如果在这里能加上妈妈看到后欣慰的表情,或者你闻到菜香时的心情,会不会更好呢?”
    • 教师总结点评: 肯定学生的努力,强调细节描写的核心是“真情实感”,鼓励大家继续做生活的有心人。

(五) 课堂总结与作业布置 (约2分钟)

  1. 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作文的魔法——细节描写,好的细节来源于我们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用心感受,希望从今天起,大家都能成为生活的‘细节侦探’,用你们的笔,为作文画上最闪亮的眼睛!”

  2. 作业布置:

    • 基础题: 修改今天课堂上写的片段,运用更多细节描写,让它更生动。
    • 拓展题: 完成一篇以“那一刻,我长大了”为题的完整作文,要求至少用到两种今天学到的细节描写方法。

板书设计


                      让细节为你的作文“画龙点睛”
      作用:生动、感人、真实、具体
      方法:
        1. 五感魔法      (看、听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