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素材库:按主题分类的经典与新颖例子
这里将素材分为几大高频主题,每个主题下都包含人物事例、名言金句、现象/事件,方便你根据论点进行选择和组合。
坚持与奋斗
- 核心观点:成功源于不懈的坚持,奋斗是通往梦想的唯一路径。
- 人物事例:
- 屠呦呦与青蒿素:历经191次失败,在翻阅古籍《肘后备急方》后,终于成功提取出青蒿素,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体现了“板凳要坐十年冷”的科研精神和百折不挠的毅力。
- 苏炳添:32岁的“亚洲飞人”,为突破9秒90的“人种壁垒”,不断改进起跑技术,优化训练细节,最终在东京奥运会跑出9秒83的亚洲纪录,证明年龄和天赋并非极限,奋斗可以创造奇迹。
- J.K.罗琳:在经历婚姻失败、失业、贫困的艰难时期,依然坚持写作《哈利·波特》,被12家出版社拒绝后才最终出版,如今成为全球知名的作家。
- 名言金句:
-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苏轼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屈原
-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 古诗
- 现象/事件:
- 中国航天事业:从“东方红一号”到“嫦娥”探月、“天问”探火、“天宫”遨游,中国航天人用数十年的艰苦奋斗,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跨越。
- “燃灯校长”张桂梅:在云南华坪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十几年如一日,拖着病体坚持工作,帮助上千名山区女孩圆了大学梦,是教育扶贫和坚持奉献的典范。
创新与突破
- 核心观点: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唯有突破常规,才能开创新局。
- 人物事例:
- 马斯克与SpaceX:颠覆了传统航天工业的模式,通过可回收火箭技术,极大地降低了航天成本,让人类移民火星的梦想不再是空谈,体现了“第一性原理”的颠覆性思维。
- 乔布斯与苹果:将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创造出iPhone等一系列划时代的产品,重新定义了手机、电脑和音乐播放器,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突破传统遗传学观念,历经无数次田间试验,成功培育出“三系法”杂交水稻,后又研发出“超级杂交稻”,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做出了卓越贡献。
- 名言金句:
-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 《礼记》
-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 江泽民
- “踩着别人脚步走路的人,永远不会留下自己的脚印。” —— 爱因斯坦
- 现象/事件:
- 移动支付: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移动支付,在中国迅速普及,甚至走向世界,改变了人们的消费习惯和金融生态,是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的典范。
- 故宫文创:故宫博物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意结合,开发出“朕知道了”胶带、“千里江山图”雪糕等爆款产品,让古老的文化遗产“活”了起来,实现了文化价值的创新性转化。
责任与担当
- 核心观点:责任是成长的基石,担当是时代的召唤,每个人都应肩负起自己的责任。
- 人物事例:
- 钟南山:在2003年非典和2025年新冠疫情中,84岁的他毅然逆行,奔赴武汉,用专业和勇气成为国民的“定海神针”,展现了知识分子的责任与担当。
- 张富清:在战争年代,他冲锋陷阵、九死一生;在建设时期,他深藏功名、扎根基层,他把“对党的绝对忠诚”作为毕生的责任,是“共和国勋章”的获得者。
- 黄大发:带领贵州草王坝村的村民,历时36年,在绝壁上开凿出一条“生命渠”,彻底解决了全村的饮水难题,被誉为“当代愚公”。
- 名言金句: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顾炎武
-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 《论语》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诸葛亮
- 现象/事件:
- 抗疫中的普通人:无数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快递小哥在疫情期间挺身而出,构筑起守护生命的坚固防线,体现了平凡人的不凡担当。
- “时代楷模”黄大年: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投身地球物理研究,为国家“巡天探地潜海”填补了多项技术空白,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家国情怀与民族精神
- 核心观点:家国情怀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民族精神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力量源泉。
- 人物事例:
-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虎门销烟,展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情怀。
- 邓稼先:为了“两弹一星”事业,他隐姓埋名28年,在艰苦的条件下,为中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巨大贡献,是“两弹元勋”。
- 敦煌研究院的“莫高窟守护者”:几代学者(如常书鸿、樊锦诗)忍受着大漠的孤寂与艰苦,用一生守护着敦煌壁画,传承着中华文明的瑰宝。
- 名言金句:
- “位卑未敢忘忧国。” —— 陆游
-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 艾青
-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 鲁迅
- 现象/事件:
- 《流浪地球》系列电影:影片中“带着地球去流浪”的设定,与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的“逃离”模式形成鲜明对比,体现了中华文化中“故土难离”的集体主义和家国情怀。
- 北京冬奥会:从“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到开幕式的二十四节气、闭幕式的折柳寄情,无不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开放包容的大国气度。
个人修养与品德
- 核心观点:修身是立身之本,高尚的品德是人格的基石。
- 人物事例:
-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不愿为微薄的俸禄向权贵献媚,选择辞官归隐,追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展现了高洁的品格和对精神自由的坚守。
- 季羡林:学贯中西,却一生谦逊,他自谓“三辞桂冠”(辞掉“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三项称号),其淡泊名利、治学严谨的品格为世人所称道。
- “诚信奶奶”李淑芬:为了替去世的儿子偿还债务,她拾荒、打零工,用了整整13年,还清了所有欠款,用行动诠释了“人无信不立”。
- 名言金句: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 《大学》
-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曾子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孟子
- 现象/事件:
- “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每年评选出的感动中国人物,如张桂梅、江梦南、王亚平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