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学校课后辅导费为何家长难避,又该怎样规范才合理?

国家“双减”政策的明确规定

自2025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以来,中国对义务教育阶段(小学1-6年级,初中1-3年级)的课后服务收费有了全国性的统一规定。

学校课后辅导费为何家长难避,又该怎样规范才合理?-图1

核心原则:课后服务是“公益普惠”性质的,严禁以营利为目的。


政策要点详解

收费主体与范围

  • 主体: 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
  • 范围: 面向本校学生提供的课后服务。
  • 不包括: 高中阶段(高一至高三)的课后服务收费,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政策,通常有更灵活的规定,幼儿园的课后服务收费也另行规定。

收费性质与原则

  • 公益普惠: 这是课后服务收费最根本的性质,收费标准必须严格控制,不能以盈利为目的。
  • 成本补偿: 收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职工的补助、耗材、购买第三方服务(如引入非学科类机构)等,弥补学校在开展课后服务中产生的额外成本。
  • 自愿原则: 学生参加课后服务必须坚持自愿选择,学校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

收费标准

  • 政府定价/指导价: 收费标准由省级或市级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教育部门联合制定,学校无权自行定价。
  • 差异化定价: 很多地区根据服务时长和内容实行差异化收费。
    • 基本服务: 主要指课后作业辅导、自主阅读、社团活动等,收费相对较低。
    • 拓展服务: 如引入体育、艺术、科普等非学科类第三方机构提供的特色课程,收费会稍高。
  • 严禁关联: 严禁将课后服务费与学费、住宿费等统一收取,必须单独核算。

资金管理

  • 专款专用: 收取的课后服务费必须纳入学校统一管理,设立专账,专款专用。
  • 定期公示: 学校必须定期公示课后服务费的收支情况,接受家长和社会的监督,这是确保“公益普惠”落到实处的重要保障。

现状与常见问题

尽管政策非常明确,但在实际执行中,仍然存在一些情况和疑问。

问题1:学校可以“补课”并收费吗?

  • 政策规定: “双减”政策严禁学校利用课后服务时间组织集体补课或讲授新课。
  • 实际情况: 大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以“作业辅导”和“自主阅读”为主,老师会看管学生在校完成大部分作业,并进行答疑解惑,这被普遍认为是允许的,但如果出现系统性地讲授新课内容,则属于违规行为。

问题2:收费后,服务质量如何保证?

  • 这是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提高服务质量主要有两种方式:
    1. 校内教师“轮岗”或“延时”: 由本校老师轮流值班,提供辅导,学校会根据老师的付出给予一定的劳务补助(从服务费中列支)。
    2. 引入第三方非学科类机构: 学校可以引入有资质的社会机构(如体育俱乐部、艺术培训机构等)提供特色课程,这些机构需要经过教育部门的审批或备案,其收费也需遵循政府指导价。

问题3:学校强制或暗示学生参加怎么办?

  • 应对方法:
    1. 保留证据: 保留好学校下发的通知、微信聊天记录等能证明“强制”或“变相强制”的证据。
    2. 向学校反映: 首先可以尝试与学校管理层(如校长、教务处)沟通。
    3. 向上级部门举报: 如果学校不予解决,可以向当地的教育主管部门(教育局/教委)进行实名或匿名举报,各地教育局通常都设有专门的举报电话和邮箱。

问题4:课后服务费可以退吗?

  • 可以。 如果学生因故中途退出,学校应根据实际参加的天数,按比例退还剩余的费用,任何“一经概不退还”的规定都是不合法的。

给家长的建议

  1. 了解政策,心中有数: 首先要清楚“双减”政策的核心精神,知道学校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
  2. 仔细阅读通知: 学校在收费前,必须发布正式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和收费标准公示,家长应仔细阅读,了解服务内容、时间、收费标准以及退费办法。
  3. 行使选择权: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和家庭需求,决定是否参加,如果孩子在校外能更好地完成作业或发展兴趣,可以选择不参加。
  4. 积极参与监督: 关注学校公示的经费使用情况,如果发现账目不清或违规使用,有权向学校和教育部门提出疑问和举报。
  5. 理性看待,避免焦虑: 课后服务是“减负”的一部分,目的是解决家长接孩子难、孩子作业无人辅导的问题,家长应理性看待,避免将其视为新的“军备竞赛”,加重孩子的负担。

给学校的提醒

  1. 严格遵守政策红线: 坚决杜绝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进行学科类补课或上新课。
  2. 坚持自愿和非营利原则: 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参加,收费标准必须严格执行政府定价。
  3. 规范财务管理: 做到专款专用,账目清晰,定期公示,主动接受监督。
  4. 提升服务质量: 将收取的费用真正用于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和多样性,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课后活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学校课后辅导费在“双减”政策框架下是合法且必要的,但其“公益普惠”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受到严格的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 家长和学校都应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共同为学生创造一个健康、有益的课后环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