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变之姿,应万变之境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在历史的长河中,唯一不变的,似乎只有“变化”本身,从刀耕火种到信息时代,从马车驿站到太空遨游,世界以我们无法预料的速度和形态,日复一日地发生着巨变,面对这扑面而来的、汹涌澎湃的变化浪潮,有人感到焦虑不安,有人固步自封,而真正的智者,则选择以一颗从容之心,拥抱变化,驾驭变化,在时代的洪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面对变化,我们需要拥有接纳的勇气与开放的心态。
变化常常伴随着未知与不确定性,这会本能地引发我们对失控的恐惧,恐惧无法阻挡时代的车轮,唯有接纳才是第一步,柯达曾是胶卷时代的王者,却因固守传统,对数码摄影的浪潮视而不见,最终从辉煌走向破产,这警示我们,任何抗拒变化、抱残守缺的尝试,都无异于螳臂当车,相反,那些敢于拥抱变化的企业,如华为,从一家代理商成长为全球通信领域的巨头,正是因为它始终保持着对新技术、新市场的敏锐嗅觉与开放胸怀,对于我们个人而言,亦是如此,当人工智能开始渗透各行各业,与其担忧被取代,不如主动学习新技能,将AI视为提升效率的工具,从而在变革中找到新的定位,接纳变化,不是被动的妥协,而是主动的选择,是打破思维定式、开启新篇章的钥匙。
面对变化,我们需要培养适应的能力与学习的习惯。
接纳是心态的转变,而适应则是行动的体现,适应力,是生物界最原始也最强大的生存法则,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达尔文曾言:“能够生存下来的,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能适应变化的。”在瞬息万变的今天,知识和技能的“保质期”越来越短,昨日的“铁饭碗”,可能今日就已变成“泥饭碗”,我们必须将自己打造成一个“终身学习者”,无论是学习一门新语言、掌握一项新软件,还是培养跨界融合的思维,都是在为自己构建一个能够抵御风浪的“能力护城河”,正如一棵树,唯有不断向下扎根,吸收新的养分,才能在风雨中屹立不倒,持续学习,就是我们在变化的世界里,为自己不断“向下扎根”的过程,它让我们拥有了应对一切挑战的底气。
面对变化,我们更需要坚守内心的“不变”,作为人生的锚点。
拥抱变化,并非意味着随波逐流,失去自我,在万变的表象之下,总有一些永恒的、核心的东西需要我们坚守,这便是我们的价值观、原则、品格与热爱,一个人的技能可以更新,知识可以迭代,但善良、诚信、坚韧、好奇等核心品质,却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正如航船在大海中航行,风向和海流(变化)是难以预测的,但只要船长心中罗盘(不变的信念)指向明确,航船就不会迷失方向,任正非先生在谈及华为的应对之策时,始终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不变,正是这份“不变”,让华为在面对外部极限打压时,能够凝聚人心,找到突围之路,对于我们个人而言,无论外界如何喧嚣,守住内心的宁静与热爱,明确自己的终极追求,我们才能在变化中保持定力,行稳致远。
变化是时代的常态,是发展的必然,面对变化,我们既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开放胸怀去接纳它,又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进取精神去适应它,更要有“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定信念去守护内心的不变,让我们以不变之姿,应万变之境,在时代的浪潮中,既能乘风破浪,也能稳坐钓鱼台,书写属于我们自己的精彩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