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沙盘心理辅导?
沙盘心理辅导,也常被称为“箱庭疗法”,是由瑞士心理学家多拉·卡尔夫创立的,其核心是:

在一个装有沙子的特制箱(沙盘)中,来访者(在这里是学生)可以自由地运用各种微缩模型(如人物、动物、建筑、交通工具、自然景物等)来创造一个三维的、立场的场景。
这个场景是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投射”和“表达”,通过创造和体验这个场景,学生可以在心理辅导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内在的探索、整合与疗愈。
就是让学生“玩”沙子和玩具,从而“说”出他们内心的故事和困扰。
学校为什么要开展沙盘心理辅导?(重要性与意义)
对于身心发展迅速、但语言表达能力尚在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沙盘辅导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
“说”出无法言说的情绪与困扰:
很多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或性格内向的学生,难以用语言准确表达自己的焦虑、恐惧、愤怒或迷茫,沙盘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非语言的、安全的表达渠道,他们摆放的每一个玩具,都可能代表一个想法、一种感受或一个记忆。
-
促进情绪疏导与心理疗愈:
在沙盘中,学生可以安全地展现和处理创伤、冲突和负面情绪,通过创造一个理想的“世界”,他们可以在内心获得掌控感和力量感,从而减轻心理压力,修复内心的创伤。
-
提升自我认知与人际交往能力:
- 在摆放沙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看见”自己的内心,了解自己的需求、价值观和冲突模式。
- 在团体沙盘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协商、沟通,这极大地锻炼了他们的同理心、换位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激发创造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沙盘本身就是一个创造性的过程,学生在有限的空间内无限地发挥想象力,这种创造性思维可以迁移到学习和生活中,帮助他们用新的视角看待和解决问题。
-
早期识别与干预心理问题:
心理辅导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沙盘作品,快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如攻击性、过度焦虑、低自尊等),并进行早期干预,防止问题恶化。
如何在学校开展沙盘心理辅导?(操作流程)
一个完整的沙盘辅导活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
场地与器材:
- 沙盘: 标准尺寸为57cm x 72cm x 7cm,内壁涂成蓝色,象征天空和海洋,学校可以准备一个或多个。
- 沙子: 最好是干净的、干湿两种沙子,湿沙可塑性强,适合堆山、挖河;干沙流动性好,适合塑形。
- 玩具架(陈列架): 用于分类摆放琳琅满目的微缩模型。
- 微缩模型(玩具): 种类要丰富,涵盖人物、动物、植物、建筑、交通工具、食物、宗教与神话、生活用品等多个类别,数量在1000个以上为佳。
- 记录工具: 照相机(需征得学生和家长同意)、记录本、笔。
-
人员:
- 心理辅导老师: 必须经过专业的沙盘游戏疗法培训,掌握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共情、尊重、无条件积极关注学生。
- 学生: 以自愿为原则,由班主任、心理老师或家长推荐。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以个体辅导为例)
-
建立关系与介绍规则:
- 老师创造一个温暖、安全、自由、受保护的氛围。
- 向学生介绍沙盘:“这里有沙子和很多小玩具,你可以用它们来随便摆一个你想要的场景,就像讲故事一样,想怎么摆就怎么摆,没有对错。”
-
创造世界:
学生开始自由选择玩具,在沙盘中进行创作,老师在旁陪伴,保持沉默,除非学生主动提问或需要帮助,老师的任务是“见证”和“守护”,而不是“指导”或“评判”。
-
体验与重新配置:
- 当学生完成作品后,老师可以邀请他/她从不同角度观察自己的作品,感受一下。
- 老师可以温和地提问:“这里发生了什么故事?”“如果让你再加一个东西或拿走一个东西,你想加/拿什么?” 这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探索自己的内心。
-
治疗性对话与故事分享:
鼓励学生为自己的作品命名,并讲述一个关于它的故事,这是沙盘辅导的核心环节,是学生内在世界外化的过程。
-
记录与拍照:
在征得学生同意后,为沙盘作品拍照,作为辅导过程的记录。
-
拆除与告别:
辅导结束时,老师会和学生一起“拆除”这个世界,这个过程本身也具有象征意义,代表着学生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的内心世界,并带着新的力量回归现实生活。
第三阶段:结束与整合阶段
- 老师会对整个辅导过程进行回顾和总结,并与学生分享观察和感受。
- 与班主任或家长进行必要的、保密的沟通,反馈学生的积极变化,共同为学生营造支持性环境。
沙盘辅导的常见应用场景
- 新生适应: 帮助学生更快地融入新环境。
- 学习压力与考试焦虑: 释放压力,调整心态。
- 人际交往困难: 改善与同学、老师的关系。
- 行为问题: 如攻击性、多动等。
- 家庭变故: 如父母离异、亲人离世等创伤事件。
- 情绪障碍: 如抑郁、焦虑、恐惧等。
- 生涯规划探索: 通过沙盘探索自己的兴趣、能力和未来方向。
注意事项与挑战
- 专业性要求高: 沙盘辅导不是随便玩玩,操作者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否则可能会对学生造成二次伤害。
- 保密原则: 这是心理咨询的生命线,必须向学生和家长明确承诺并严格遵守。
- 自愿原则: 强迫学生参与会适得其反。
- 资源投入: 购买专业的沙盘和玩具需要一定的经费。
- 避免“标签化”: 老师不能仅凭一个沙盘作品就给学生“贴标签”,它只是了解学生的一个窗口,需要结合其他信息综合判断。
- 与家长的沟通: 需要向家长解释清楚沙盘辅导的原理和价值,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而不是让他们觉得“我的孩子是不是有病了”。
学校开展沙盘心理辅导,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具体体现,它像一座桥梁,连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外部现实;它也像一面镜子,让学生和老师都能更清晰地看见心灵的风景,只要组织得当、操作专业,沙盘心理辅导必将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为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