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水危机下,如何以水为镜写时代新议论文?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

老子在《道德经》中言:“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寥寥数语,便将水的品格提升至哲学的高度,水,看似寻常无奇,却蕴含着宇宙间最深刻的智慧与最博大的精神,它不仅是生命之源,更是我们为人处世的镜鉴,是民族精神的象征,观水之品,思人之道,我们方能领悟“厚德载物”的真谛。

水危机下,如何以水为镜写时代新议论文?-图1

水之品,在于“利万物而不争”的博大胸襟。

水,滋养万物,润泽众生,它化身为雨,洒向干涸的大地;汇成溪流,哺育沿途的生命;聚为江海,承载万舟的航行,它从不索取,默默奉献,这种“利万物”的品格,正是“仁”的体现,反观当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人汲汲于名利,争一时之长短,甚至不惜损人利己,若能如水一般,摒弃“争”的执念,转而以合作与包容的心态去创造价值,去服务他人,我们便能赢得更广阔的天地,真正的强大,不在于压倒他人,而在于成就万物,水的胸怀,教会我们谦逊与奉献,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基石。

水之智,在于“随方就圆,顺势而为”的生存哲学。

水,无形无状,却无坚不摧,它遇方则方,遇圆则圆,能适应任何环境,这并非随波逐流,而是一种极高的生存智慧,面对高山,它绕道而行,积蓄力量,终能“水滴石穿”;面对峡谷,它奔腾不息,一往无前,展现“海纳百川”的气魄,这种“顺势而为”的智慧,启示我们在面对人生困境时,不应一味地硬碰硬,当力量不足以改变现状时,我们应如水一般,学会暂时的妥协与迂回,积蓄能量,等待时机,水的智慧,在于懂得变通,在于以柔克刚,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坚韧,不是固执己见,而是懂得审时度势,在变化中寻找生机,在柔和中蕴藏力量。

水之神,在于“奔流不息,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水,永远在流动,永远在追求,无论是涓涓细流,还是滔滔江河,它们的目标始终是远方的大海,在奔赴目标的途中,它们会遇到岩石的阻挡,会经历地势的起伏,但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从大禹治水的“三过家门而不入”,到愚公移山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再到今日中国航天事业的“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无一不彰显着如水般坚韧不拔、奋勇向前的精神,面对人生的“暗礁”与“险滩”,我们当以水为师,保持初心,矢志不渝,用奋斗的汗水浇灌成功的花朵。

以水为镜,可以明心见性。

水的品格,是谦逊的品德;水的智慧,是处世的哲学;水的精神,是奋斗的号角,在今天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更需要从水的身上汲取力量,作为个人,我们应学习水的“不争”,在团队中甘当基石,默默奉献;学习水的“变通”,在困境中灵活应对,寻找出路;学习水的“坚韧”,在理想面前矢志不渝,百折不挠。

作为社会,我们更应倡导一种“水”的文化,鼓励包容、创新与协作,让社会如江河一般,汇聚各方力量,奔涌向前;让国家如大海一般,拥有博大的胸怀与无穷的潜力。

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让我们以水为师,涵养品格,启迪智慧,砥砺精神,在人生的江河中,书写属于我们这一代的壮丽篇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