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将从“为什么审题重要”、“审题的核心是什么”、“审题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及“常见审题失误及对策”四个方面,为你提供一份详尽的攻略。

为什么审题如此重要?(审题的“灵魂”地位)
审题是文章的“总开关”和“方向盘”。
- 决定文章的“生死”:在高考等大型考试中,一旦审题出现偏差,比如完全偏题、跑题,那么文章写得再优美、论证再有力,也难以获得高分,甚至可能被判为低分,这是“方向性错误”,一切努力都可能付诸东流。
- 决定文章的“立意”:同一个话题,从不同角度切入,会得出完全不同的观点,审题的过程,就是找到那个最佳、最深刻、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切入点”和“中心论点”的过程,立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文章的思想深度和分数档次。
- 决定文章的“内容”:立意确定后,论据的选择、论证的展开、结构的安排,都必须围绕这个中心来展开,审题不准,后续的素材和论证都会显得“隔靴搔痒”,无法击中要害。
审题的核心:抓住“题眼”,辨明关系,明确范围
是何种形式,审题的核心都在于精准把握以下几个要素:
审“题眼”—— 找出关键词
中最能体现核心概念、限定范围、暗示感情色彩或揭示观点的字词,抓住它,就抓住了题目的“牛鼻子”。
-
动词是题眼:题目中的动词往往规定了文章的核心动作或论述方向。
- 例:《谈“选择”》。“选择”是核心,文章要论述“选择”的重要性、如何选择、选择的标准等。
- 例:《论“担当”》。“担当”是核心,要论述什么是担当,为什么要有担当,以及如何担当。
-
形容词/名词是题眼:形容词往往限定了论述对象的性质或状态;名词则可能是核心概念。
- 例:《也说“平凡”》。“平凡”是题眼,重点在于“也说”,意味着可以不同于常规观点,论述平凡中的伟大,或平凡的价值。
- 例:《论“韧性”》。“韧性”是核心,要解释其内涵,并论述其在个人成长、民族发展中的重要性。
审“关系”—— 辨析概念间联系
会给出两个或多个概念,要求你辨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审题的难点和重点。
- 并列/共存关系:两者并非对立,而是可以共存、相辅相成。
- 例:《快与慢》,文章不应只说“快好”或“慢好”,而应论述“快”与“慢”的辩证关系:何时需快,何时宜慢,如何掌握快慢的节奏,实现张弛有度的人生。
- 选择/取舍关系:需要在两者之间做出选择,或论述选择的必要性。
- 例:《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这是一个经典的选择关系,可以论述既要心怀远大理想(仰望星空),也要从点滴做起(脚踏实地),二者缺一不可,选择哪一个作为重点,取决于你的立意,但必须承认另一方的重要性。
- 条件/因果关系:一个概念是另一个概念的前提、结果或原因。
- 例:《有“舍”才有“得”》,清晰地表明了“舍”与“得”之间的因果条件关系。
- 对立/转化关系:两者看似对立,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例:《困境与顺境》,可以论述困境可以磨砺人,转化为顺境;而顺境也可能使人懈怠,转化为困境,关键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审“范围”和“对象”—— 明确论述的边界
会限定论述的范围、对象和文体。
- 时间范围:如《新时代的青年担当》,限定了“新时代”这个背景。
- 空间/对象范围:如《我看网络流行语》,限定了论述对象是“网络流行语”,视角是“我”(个人观点)。
- 文体要求:题目中的“谈”、“论”、“说”、“评”、“议”等字样,都明确要求写成议论文。
审“情感倾向和思辨要求”
中可能隐含出题者的价值取向,或者要求你进行辩证思考。
- 情感倾向:如《论“勇气”》,显然是褒义的,应肯定其价值,而《说“嫉妒”》,则需要批判其危害,并引导正确的竞争心态。
- 思辨要求:这是近年高考作文的趋势,要求你不能简单“非黑即白”,而要看到事物的多面性。
- 例:《信息时代的“得”与“失”》,要求你既看到信息时代带来的便利(得),也要看到其带来的信息过载、隐私泄露等问题(失),并进行辩证分析。
审题的具体步骤和方法(四步审题法)
拿到一个作文题,不要急于动笔,按照以下四步来操作,可以最大程度保证审题的准确性。
第一步:逐字逐句,拆解题目
像做语文阅读理解一样,把题目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看清楚,圈出关键词,这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 练习:请圈出以下题目的关键词:
- 《这,才是真正的__》
- 《于无声处听惊雷》
- 《守住内心的__》
第二步:分析关系,明确核心
根据第二步的方法,判断题目中概念间的关系(并列、选择、因果等),并确定文章的核心论点应该是什么,问自己几个问题:
- 这几个词/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
- 我的核心观点是什么?(一句话概括)
- 这个观点是简单的A好B坏,还是有更深层次的辩证关系?
第三步:联想发散,搭建框架
围绕核心观点,开始进行头脑风暴。
- 问“为什么”:为什么这个观点是正确的?它有什么重要性?(分论点一)
- 问“是什么”:这个观点的内涵是什么?它包含哪些方面?(分论点二)
- 问“怎么办”:我们应该如何践行这个观点?(分论点三)
- 问“如果不这样会怎样”:反面论证,如果不这样做,会有什么危害?(增强说服力)
这个过程能帮你快速搭建起文章的“骨架”(引论-本论-。
第四步:回扣题目,检验修正
在构思完所有内容后,最后一步是回过头来,用你的构思去检验题目。
- 我的中心论点是否准确回应了题目的要求?
- 我的分论点是否都围绕中心论点展开?
- 我有没有遗漏题目的任何限制条件?
这一步是防止“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保险锁。
常见审题失误及对策
| 失误类型 | 具体表现 | 对策 |
|---|---|---|
| 完全跑题 | 与题目要求毫无关系,另起炉灶。 | 严格遵循“四步审题法”,特别是第一步和第四步,确保不偏离核心。 |
| 部分偏题 | 文章部分内容符合题意,但核心观点偏离,或者只谈了题目的一个方面,忽略了其他重要信息。 | 全面分析题目要素,特别是关系型题目,要兼顾双方,不能只写一面。 |
| 中心不明 | 文章观点模糊,模棱两可,读者读完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表达什么。 | 在动笔前就明确写出中心论点,并用一句话清晰地表达出来,全文围绕它展开。 |
| 立意浅薄 | 观点过于表面化、口号化,缺乏深度和新意,谈“坚持”坚持就是胜利”,没有进一步思考“为什么坚持”、“如何坚持”、“坚持的代价”等。 | 多问“为什么”和“怎么样”,进行纵深思考,尝试从个人、社会、历史、文化等多个角度去挖掘内涵。 |
| 范围过大 | 题目要求写“青年”,结果写成了全人类;要求写“学习”,结果写成了所有人生道理,导致内容空泛,不聚焦。 | 审题时明确限定范围,选择一个具体的角度切入,写“青年担当”,可以聚焦于“当代中国青年的科技报国担当”。 |
高中议论文审题,是一项需要刻意练习的技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