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成长赋能团体辅导方案
方案名称
“青春飞扬,我心向阳”——初中生成长赋能团体辅导

方案背景
初中阶段(12-15岁)是学生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暴风骤雨”式的青春期,他们面临着:
- 学业压力: 课程难度增加,升学竞争加剧。
- 人际困扰: 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变化与挑战。
- 自我认同: 对“我是谁”的迷茫,自我意识高涨,渴望独立又依赖家庭。
- 情绪波动: 情绪体验丰富且不稳定,易冲动、易焦虑。
- 网络影响: 社交媒体、网络游戏等带来的正面与负面影响。
传统的个体辅导难以满足学生群体的共同需求,而团体辅导通过提供一个安全、支持性的环境,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体验和成长,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方案目标
总目标: 帮助初中生提升自我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培养积极乐观的心态,顺利度过青春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具体目标:
- 认知层面: 帮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身心变化规律,认识并接纳自我,明确个人优点与待成长领域。
- 情感层面: 学会识别、表达和管理自己的情绪,特别是愤怒、焦虑、悲伤等负面情绪,培养积极情绪。
- 行为层面: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如倾听、表达、拒绝),学会建立和维护健康的同伴关系,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 社会层面: 增强集体归属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尊重与包容,建立互助支持的同辈网络。
方案对象
- 年级: 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可根据年级特点调整活动内容)。
- 人数: 8-12人/组(确保每位成员都有充分的参与和互动机会)。
- 筛选方式: 自愿报名 + 辅导员访谈,排除有严重心理障碍或攻击性行为倾向的学生。
团体性质
- 类型: 封闭式、发展性、同质性团体(成员背景相似,共同成长)。
- 频率与时长: 每周1次,每次60-90分钟,共8-10次活动。
- 地点: 安静、舒适、不受打扰的团体辅导室或活动教室。
方案理论基础
- 发展心理学理论: 关注青少年埃里克森“自我认同 vs 角色混乱”的核心发展任务。
- 社会学习理论: 强调成员通过观察、模仿和互动来学习新的行为模式。
- 人本主义理论: 强调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和真诚,营造安全、信任的团体氛围。
- 认知行为理论: 帮助学生识别并改变不合理的信念和思维模式。
团体辅导阶段与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初创期(第1-2次)—— 破冰与建立信任
| 次数 | 主题 | 活动目标 | 材料准备 | |
|---|---|---|---|---|
| 第1次 | 你好,新朋友! | 建立团体契约,初步认识,营造安全氛围 | 暖场: “名字接龙”或“我的自画像”(画出代表自己的物品/动物)。 主题讨论: “我对团体的期待与担心”。 建立契约: 共同制定团体规则(如:保密、尊重、真诚、不评判等),全体成员签名承诺。 总结与预告。 |
白纸、彩笔、大白纸、马克笔 |
| 第2次 | 信任初体验 | 深化成员间了解,建立初步信任感 | 暖场: “信任后仰”。 主题活动: “盲行”游戏(两人一组,一人蒙眼,一人引导,体验信任与被信任)。 分享与讨论: 分享活动中的感受,讨论“信任”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 眼罩 |
第二阶段:过渡与工作期(第3-7次)—— 核心主题探索
| 次数 | 主题 | 活动目标 | 材料准备 | |
|---|---|---|---|---|
| 第3次 | 认识独一无二的“我” | 促进自我探索,提升自我接纳 | 暖场: “优点轰炸”(成员轮流说出其他人的优点)。 主题活动: “20个我是谁”写下20个描述自己的句子;“我的生命线”在时间轴上标记重要事件和高光/低谷时刻。 分享与讨论: 探讨“自我认同”的感受,如何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 A4纸、彩笔、大白纸 |
| 第4次 | 与情绪做朋友 | 学习识别、表达和管理情绪 | 暖场: “情绪猜猜猜”(通过表情或动作表演不同情绪)。 主题活动: “情绪温度计”画出自己当下的情绪强度;“情绪ABC理论”案例分析,探讨想法对情绪的影响。 技巧学习: 介绍2-3种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正念冥想、写情绪日记)。 | 情绪卡片、白板、马克笔 |
| 第5次 | 沟通的桥梁 | 学习有效的人际沟通技巧 | 暖场: “我说你画”(考验信息传递的准确性)。 主题活动: “我信息”句式练习(“当你...的时候,我感到...,我希望...”);角色扮演(模拟如何拒绝朋友的不合理请求、如何向父母表达需求)。 分享与讨论: 分析沟通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 绘画纸、笔、情景卡片 |
| 第6次 | 友谊的船与岸 | 学习处理同伴冲突,建立健康友谊 | 暖场: “人际关系网络图”(画出自己的人际关系圈)。 主题活动: “冲突解决六步法”学习与演练;案例讨论“好朋友闹矛盾了怎么办?”。 小组讨论: 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如何应对同伴压力? | 白板、马克笔、案例卡片 |
| 第7次 | 压力与挫折,我能行! | 提升抗挫折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 暖场: “压力气球”(写下自己的压力,然后一起“踩爆”它)。 主题活动: “我的挫折故事”分享与讨论;“问题解决四步法”(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想出办法-选择行动)。 技巧学习: 寻找社会支持系统,培养成长型思维。 | 气球、纸条、白板 |
第三阶段:结束期(第8-10次)—— 整合与展望
| 次数 | 主题 | 活动目标 | 材料准备 | |
|---|---|---|---|---|
| 第8次 | 回顾与感恩 | 巩固团体收获,表达感恩 | 暖场: “我的团体收获”分享会。 主题活动: “感恩圈”活动,每位成员对团体中的另一位成员说一句感谢的话。 制作纪念品: 共同创作“团体纪念册”或“友谊树”,写下对彼此的祝福。 预告结束。 |
纪念册、彩笔、贴纸、大树海报 |
| 第9次 | 我的未来蓝图 | 整合经验,展望未来,做好告别准备 | 暖场: “假如我是...”想象未来的自己。 主题活动: “写给一年后的自己”一封信,分享在团体中的收获和对未来的期许。 讨论: 团体结束后,如何将所学应用到生活中?如何保持联系? | 信纸、信封、笔 |
| 第10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