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议论文对照式,今昔对比如何提升时效性?

这是一种通过正反对比、或并列对比的方式来论证中心论点的结构方法,其核心在于“比”,通过鲜明的对比,使是非、曲直、优劣、利弊等道理更加清晰,论证更有说服力。

议论文对照式,今昔对比如何提升时效性?-图1


什么是对照式结构?

对照式结构,也叫正反对比式,是议论文常用的一种结构模式,它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或有明显差异的事物、观点或现象进行比较,从而突出一方的正确性、重要性或另一方错误性、危害性,最终有力地证明中心论点。

就是“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对比,让读者在强烈的反差中自然而然地接受作者的观点。


对照式结构的基本模式

对照式结构通常有两种经典模式:

正反对比式(最常用)

这是最经典、最有效的对照式结构,全文围绕一个中心论点,先从正面论述,再从反面论述,最后进行总结。

结构框架:

  1. 引论(开头):

    • 引出中心论点。
    • (可选)简述正反两方面的现象或观点,为下文铺垫。
  2. 本论(主体):

    • 正面论证(分论点一): 阐述正面观点,列举正面事例,论证“应该怎样做”或“这样做的好处”。
    • 过渡句: 承上启下,引出反面论述,常用句式如:“反观当下……”、“与之相反,如果我们……”。
    • 反面论证(分论点二): 阐述反面观点,列举反面事例,论证“不应该怎样做”或“这样做的坏处”。
    • 正反对比分析(核心): 在正反论述之后,用一小段文字进行对比分析,点明正反之间的本质区别,深化论点,这是“对照”的灵魂所在。
  3. 结尾):

    • 总结全文,重申中心论点。
    • 发出号召、提出希望或进行升华。

图示: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
│
├── 本论(正面论证)───→ 举例A + 分析A(好处/意义)
│
├── 过渡
│
├── 本论(反面论证)───→ 举例B + 分析B(坏处/危害)
│
└── 正反对比分析 + 总结升华)

并列对照式

这种模式不一定是严格的“正”与“反”,而是将两种相关但不同的观点、现象或方法并列起来,分别进行论述,通过对比来凸显各自的特点或优劣,最终得出结论。

结构框架:

  1. 引论(开头):

    • 引出中心论点。
    • 提出将要进行对比的两个方面(A和B)。
  2. 本论(主体):

    • 分论点一(论述A方面): 阐述A的特点、优势或适用情况,并举例说明。
    • 过渡句: 自然过渡到B方面,常用句式如:“与A不同,B则……”、“B又有什么特点呢?”。
    • 分论点二(论述B方面): 阐述B的特点、优势或适用情况,并举例说明。
    • 对比分析: 对A和B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互补、优劣等),为结论做铺垫。
  3. 结尾):

    • 总结对比分析的结果。
    • 得出最终结论,可能是选择其一,也可能是取其精华、融合两者。

图示:

引论(提出中心论点 + 引出A和B)
│
├── 本论(论述A)───→ 举例A + 分析A
│
├── 过渡
│
├── 本论(论述B)───→ 举例B + 分析B
│
└── A与B的对比总结 + 最终结论)

对照式结构的写作要点与技巧

  1. 论点鲜明,对比强烈:

    • 中心论点必须清晰、明确。
    • 用来对比的双方必须具有可比性对立性,差异要大,对比要鲜明,不能拿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硬凑在一起。
  2. 论据典型,正反匹配:

    • 正反两方面的论据都要典型、有代表性
    • 事例要能很好地支撑分论点,正面例子要能彰显“好”,反面例子要能暴露“坏”,正反事例在数量、类型上最好能大致平衡,避免头重脚轻。
  3. 分析深入,揭示本质:

    • 这是对照式结构成败的关键,不能仅仅把正反例子罗列出来就完事了。
    • 必须在例子之后,或者在所有例子之后,进行深入的分析,要揭示出“为什么正面是对的?”“为什么反面是错的?”,点明两者背后的原因、本质或规律,分析越深刻,说服力越强。
  4. 过渡自然,衔接流畅:

    从正面转到反面时,一定要有过渡句,使文章结构清晰,逻辑连贯,过渡句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范文示例(模式一:正反对比式)

论青年之担当**

引论: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担当,是时代赋予青年的光荣使命,是个人实现价值的必经之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选择迎难而上,还是选择逃避退缩?答案不言而喻,唯有勇于担当,方能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本论(正面论证): 担当,是青年淬炼成钢的熔炉,回望历史,无数青年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担当,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期便立下宏伟志向,从此一生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奔走奋斗;两弹元勋邓稼先,毅然放弃国外的优渥条件,隐姓埋名投身戈壁,用青春和智慧铸就了国家的盾牌,他们用行动证明,担当意味着选择,意味着奉献,更意味着在时代的浪潮中找准自己的航向,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正是这份担当,让他们的人生熠熠生辉,也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过渡句):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遗憾地看到,一些青年人却担当缺位,精神萎靡,他们或沉溺于虚拟世界的“躺平”,或畏惧于现实困难的“佛系”,或奉行精致的利己主义,凡事只问“对我有何好处”。

本论(反面论证): 逃避担当,是青年虚度光阴的温床,君不见,一些“啃老族”心安理得地依赖父母,不愿踏入社会承担一丁点责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集体利益面前斤斤计较,在个人需要面前不择手段,他们看似“聪明”,实则是在用短暂的安逸换取长远的空虚,没有担当的人生,如同一艘没有航向的船,只能在原地打转,最终被时代的洪流所抛弃,这种逃避,不仅是对自己未来的不负责任,更是对家庭和社会的拖累。

(正反对比分析): 担当与逃避,一字之差,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境界,前者是主动作为,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后者是被动接受,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懦弱,担当者,在挑战中磨砺意志,在奉献中实现价值,最终赢得尊重与成长;逃避者,在安逸中消磨斗志,在自私中迷失方向,最终只能被时代所淘汰,选择担当,就是选择了一条通往光明与伟大的道路;选择逃避,则可能陷入平庸与悔恨的泥潭。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生逢盛世,肩负重任,我们当以先辈为榜样,摒弃“佛系”与“躺平”的心态,将“担当”二字刻在心中,付诸于行,在学业上刻苦钻研,在工作中精益求精,在生活中乐于助人,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书写下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的壮丽篇章!


对照式结构是一种逻辑清晰、论证有力的议论文写法,它通过强烈的对比,让观点更加突出,让道理更加明白,掌握好这种结构,关键在于:

  • 找准对比点(正反或并列)。
  • 选好对比论据(典型、匹配)。
  • 做好对比分析(深入、揭示本质)。

在考场上,熟练运用对照式结构,能帮助考生快速搭建文章框架,使文章结构严谨,论证饱满,从而获得高分。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