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辅导员技能大赛谁能夺冠?

下面我将从、备赛策略、经典题型价值意义四个方面,为您全面解析辅导员技能大赛。

辅导员技能大赛谁能夺冠?-图1


比赛的核心内容与形式

辅导员技能大赛通常分为多个模块,旨在全面考察辅导员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应变技巧和职业素养,常见的比赛模块包括:

基础知识测试

  • 形式:闭卷笔试或线上机考。
    • 政策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
    • 业务知识:学生管理、奖助贷勤、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党团建设、安全稳定、法律法规等。
    • 校情校史:学校的历史、文化、办学理念、特色专业等。

班情熟知

  • 形式:限时作答或现场提问。
  • 提供所带班级学生的基本信息(姓名、学号、专业、家庭住址、政治面貌、担任职务、特长爱好、学业情况、经济状况、心理状态等),要求辅导员准确识别并描述特定学生的信息。
  • 考察点:对学生的熟悉程度、责任心和日常工作细致程度。

案例分析

  • 形式:这是大赛的核心环节之一,选手现场抽取一个或多个案例,在规定时间内(如5-10分钟)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然后进行阐述。
  • 案例通常源于真实的学生工作场景,涵盖:
    • 学业问题:学生沉迷网络导致挂科、考试作弊、专业不适应想退学等。
    • 心理问题:学生出现焦虑、抑郁、人际关系紧张、有自伤/伤人倾向等。
    • 生活问题:学生宿舍矛盾、经济困难、意外受伤、情感纠纷等。
    • 安全稳定问题:学生参与非法组织、网络舆情事件、群体性事件苗头等。
    • 生涯规划问题:毕业季学生面临考研、就业、创业的选择困惑。
  • 考察点:问题诊断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政策法规运用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谈心谈话

  • 形式:情景模拟,由一名学生扮演者扮演案例中的学生,选手(辅导员)与其进行一段(如8-10分钟)的面对面谈话,评委根据谈话过程进行打分。
  • 通常与案例分析环节的案例相关,但更侧重于“谈话”本身。
    • 开场:如何建立信任,让学生愿意开口。
    • 过程:如何运用倾听、共情、提问、引导等技巧,深入了解学生内心想法和问题根源。
    • 结束:如何总结谈话内容,给予学生支持和建议,并约定后续跟进计划。
  • 考察点:沟通表达能力、共情与倾听能力、心理疏导技巧、教育引导艺术。

主题班会/理论宣讲

  • 形式:现场进行一个5-8分钟的主题班会片段或理论微宣讲。
    • 主题班会:围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诚信考试、生涯规划、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主题,设计并展示一个班会的开场、核心环节和总结。
    • 理论宣讲:将党的创新理论、国家大政方针等,用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如结合时事热点、运用新媒体元素)进行宣讲。
  • 考察点:主题设计能力、语言感染力、现场掌控能力、价值引领能力。

情景处置/即兴演讲

  • 形式:随机抽取一个突发事件或一个演讲题目,进行短时间准备后进行展示。
    • 情景处置:如接到学生家长电话,称孩子失联;或校园内发生群体性斗殴事件等,考察应急处突能力。
    • 即兴演讲:围绕“辅导员的责任与担当”、“新时代青年的使命”等主题,考察语言组织、临场发挥和思想深度。

备赛策略与建议

理论筑基,吃透政策

  • 系统学习:将大赛指定的文件、政策法规汇编成册,反复研读,做到烂熟于心。
  • 关注时事:定期学习《人民日报》、教育部官网、共青团中央等平台的文章,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和青年思想动态。

实战演练,模拟比赛

  • 组建团队:与其他辅导员组成备赛小组,定期组织模拟演练,互相扮演学生和评委,提出改进意见。
  • 掐时训练:严格按照比赛时间要求进行案例分析、谈心谈话等环节的练习,提升时间把控能力。
  • 录像复盘:将演练过程录下来,反复观看,审视自己的语言、表情、肢体动作,发现问题并加以改进。

案例复盘,总结经验

  • 建立案例库:收集历届大赛的经典案例和工作中遇到的典型问题,进行分类整理。
  • 多角度分析:对每个案例,不仅要思考“怎么办”,更要思考“为什么”,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原因,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论。

提升“软实力”

  • 沟通技巧:学习非暴力沟通、积极倾听、共情等技术,在日常工作中刻意练习。
  • 心理素质:通过冥想、运动等方式调整心态,保持比赛时的冷静和自信。
  • 知识广度:广泛涉猎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生涯规划等领域的知识,提升综合素养。

经典案例分析(以“谈心谈话”为例)

【案例背景】 学生小王,大二男生,性格内向,近期多次无故缺课,成绩下滑严重,室友反映他经常熬夜打游戏,白天在宿舍睡觉,拒绝与同学交流,辅导员(你)接到通知后,决定找他谈心。

【谈话目标】

  1. 建立信任关系,了解小王缺课的真实原因。
  2. 引导他正视学业问题,认识到沉迷网络的危害。
  3. 协助他制定调整计划,重返正常学习生活。

【谈话思路与话术示例】

(一) 开场:建立信任,表达关心

  • 辅导员:“小王你好,最近看你好像有点累,是不是没休息好?我是你的辅导员,今天找你聊聊天,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想关心一下你最近的学习和生活,看你有没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地方。”
    • (技巧:用“关心”代替“批评”,用“聊聊天”降低学生的防备心理,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二) 过程:倾听引导,探寻根源

  • 辅导员:“我注意到你最近上课出勤不太好,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是课程太难,还是有什么别的事情让你分心了?没关系,都可以跟我说说。”
    • (技巧:用“我注意到”陈述事实,而非指责;开放式提问,鼓励学生表达。)
  • (学生可能沉默或说“没事”)
  • 辅导员:“我理解,有时候人就是会有那么一段提不起劲儿的时期,我大学的时候也经历过,感觉做什么都没意思,你愿意跟我分享一下,你最近一般都在做些什么吗?”
    • (技巧:自我暴露,拉近距离;从“做什么”切入,而非直接问“为什么缺课”,更易回答。)
  • (学生可能提到打游戏)
  • 辅导员:“玩游戏确实能让人放松,在虚拟世界里获得成就感,但长时间玩,会不会感觉更累,或者有点空虚?我很好奇,你最喜欢玩哪个游戏?在游戏里你最喜欢扮演什么角色?”
    • (技巧:先表示理解和共情,再引导其反思;从其兴趣点切入,建立共同话题,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 (学生逐渐敞开心扉,可能谈到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
  • 辅导员:“原来是这样,学业压力大,又不知道怎么跟同学说,所以选择在游戏里逃避,对吗?这种感觉我特别能理解,但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让我们离自己的目标越来越远,你觉得长此以往,对你自己有利吗?”
    • (技巧:总结并复述学生的感受,表示“我懂你”;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将谈话从“宣泄”引向“解决问题”。)

(三) 结束:共同制定计划,给予支持

  • 辅导员:“小王,非常感谢你今天愿意跟我说这么多,我知道改变很难,但我们一起努力,好吗?这样,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小计划,这周我们先保证每天能去上一节你最喜欢的课,晚上11点前放下手机,你觉得怎么样?如果遇到困难,随时来找我,我们一起想办法,我也会帮你跟任课老师沟通一下情况。”

    *(技巧:肯定学生的坦诚;提出具体、可执行的小目标,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