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议论文选择题怎么选才高效?2025最新技巧来了!

下面我将为你系统地梳理议论文选择题的常见题型、核心考点、解题技巧和实战演练

议论文选择题怎么选才高效?2025最新技巧来了!-图1


常见题型与核心考点

议论文的选择题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类,每一类都对应着不同的核心考点。

论点类选择题

考查对作者核心观点的把握。

  • 常见提问方式:
    •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下列选项中,最能准确概括本文主旨的一项是?
    • 作者在文中主要表达的观点是?
  • 核心考点:
    1. 论点的识别: 能够从文章中找出明确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通常位于文章开头(开门见山)、总结全文)或段首(分论点)。
    2. 论点的提炼: 有时论点并非直接陈述,而是需要根据全文内容进行概括和提炼。
    3. 论点的辨析: 能够区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能判断某个选项是论点、论据还是结论。
  • 解题技巧:
    1. 位置定位法: 快速通读全文,重点关注首段末句、末段首句或各段的中心句。
    2. 关键词筛选法: 寻找带有“我认为”、“由此可见”、“、“等标志性词语的句子。
    3. 内容概括法: 如果没有明确的论点句,尝试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意图,然后与选项对比。

论据类选择题

考查对论据作用和类型的理解。

  • 常见提问方式:
    • 文中第X段引用XX事例(名言数据)是为了证明什么观点?
    • 下列哪一项不能作为本文的论据?
    • 作者列举XX事例,其作用是什么?
  • 核心考点:
    1. 论据与论点的匹配: 判断论据是用来支持哪个分论点或中心论点的。
    2. 论据的作用分析: 理解论据在文中的具体作用,如: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3. 论据的补充与替换: 判断一个新的论据是否可以加入原文,或者替换掉某个现有论据。
  • 解题技巧:
    1. “观点-材料”对应法: 找到论据所在段落,阅读该段及上下文,明确它服务的对象(即论点)。
    2. 作用分析法:
      • 事实论据(事例、数据): 通常是举例论证,作用是使论证更具体,增强说服力。
      • 道理论据(名言、谚语、公理): 通常是道理论证,作用是增强权威性和说服力。
      • 正反对比的材料: 通常是对比论证,作用是突出强调,使是非曲直更分明。
      • 生动的比喻: 通常是比喻论证,作用是使论证更生动形象,易于理解。

论证方法与结构类选择题

考查对文章论证方式和整体结构的分析。

  • 常见提问方式:
    • 文章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 第X段与第Y段之间的关系是?
    • 文章的论证结构是( )式。
  • 核心考点:
    1. 论证方法的识别: 准确判断文章或段落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举例、道理论证、对比、比喻、引用等)。
    2. 段落关系分析: 判断段落之间是总分、并列、递进、转折等关系。
    3. 论证结构分析: 判断全文的整体结构,常见的有:
      • 总分总结构: 提出论点 -> 分析论证 -> 总结论点。
      • 分总结构: 先分述,后总结。
      • 总分结构: 先总述,后分述。
  • 解题技巧:
    1. 标志词识别法:
      • 举例: “、“、“以……为例”、“史实证明”。
      • 对比: “反之”、“相反”、“、“、“……”。
      • 引用: “正如……所说”、“古人云”。
    2. 结构关系词法:
      • 总: “、“、“由此可见”、“。
      • 分: “、“、“、“。
      • 递进: “更重要的是”、“不仅如此”、“更进一步说”。
      • 转折: “、“、“尽管如此”。

语言与词句理解类选择题

考查对议论文语言特点的理解和关键句子的分析。

  • 常见提问方式:
    • 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 文中“XX”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 下列对本文语言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核心考点:
    1. 关键词语理解: 理解文中重要概念或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2. 重要句子理解: 理解那些结构复杂、含义深刻、或对论证起关键作用的句子。
    3. 语言风格分析: 议论文语言的特点是准确、严密、概括、鲜明,有时也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如批判或赞扬)。
  • 解题技巧:
    1. 语境分析法: 将词语或句子放回原文,结合其前后文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2. 抓主干法: 对于结构复杂的句子,先提取句子的主谓宾,理清核心意思。
    3. 替换法: 将选项中的解释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是否符合逻辑。
    4. 风格判断法: 判断语言是否客观、严谨,有无使用夸张、模糊等不符合议论文风格的词语。

实战演练与解析

让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综合运用以上技巧。

【例文】

谈“慎独”

① “慎独”是儒家倡导的重要修身方法,指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自律,它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试金石,更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② 古人对此多有论述,清代学者申居郛曾说:“慎独之难,不在众目昭彰之时,而在独处隐微之地。”晚清名臣曾国藩在日记中反思自己,即便在无人监督的军营中,也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终成一代伟人,这些无不说明,“慎独”的境界并非高不可攀,关键在于内心的坚定。

③ 反观当下,一些人却缺乏“慎独”精神,在公共场合,他们或许能遵守规则,一旦独处,便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甚至做出违背道德的事情,这种“两面人”行为,不仅损害了个人信誉,更对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影响,可见,缺乏“慎独”之心,是个人堕落和社会失序的温床。

④ 如何做到“慎独”呢?要常怀敬畏之心,要敬畏法纪,敬畏道德,将外在的约束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要“吾日三省吾身”,通过不断反思,发现并改正自己的不足,让“慎独”成为一种习惯,要以高尚的追求为目标,当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就不会在独处时被一时的欲望所迷惑。

⑤ “慎独”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它根植于内心,显见于行动,让我们努力做到“慎独”,在无人监督时依然能坚守原则,成就更好的自己。


【选择题】

  1. (论点类)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A. “慎独”是儒家倡导的重要修身方法。 B. “慎独”不仅是个人道德修养的试金石,更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C. 我们应该努力做到“慎独”,成就更好的自己。 D. 缺乏“慎独”之心,是个人堕落和社会失序的温床。

  2. (论据类)第②段引用申居郛和曾国藩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 A. “慎独”的境界高不可攀。 B. 古人非常注重自我反省。 C. “慎独”的关键在于内心的坚定。 D. 曾国藩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写日记。

  3. (论证方法与结构类)第③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 举例论证 B. 道理论证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