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之舵,我辈掌之
“命运”二字,自古以来便如同一片迷雾,笼罩在人类文明的星空之下,有人视其为不可违逆的宿命,甘于在既定的轨道上沉浮;有人则视其为待写的诗篇,坚信事在人为,人定胜天,在我看来,命运并非一道预先写好的判决书,而更像一片广阔无垠的海洋,我们每个人都是手握船舵的航行者,无法选择风浪的大小,却可以选择航行的方向与姿态。

我们必须承认,命运有其不可抗拒的“底色”,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无法决定时代的洪流,也无法预知突如其来的变故,这些如同我们航行中遇到的洋流、风向与风暴,是构成人生轨迹的客观因素,正如种子无法选择土壤的肥沃,但它可以选择奋力向上,破土而出,承认命运的“底色”,不是消极的宿命论,而是一种清醒的认知与谦逊,它让我们明白,在挑战自然与社会法则时,我们应有敬畏之心;在面对无法改变的境遇时,我们应有坦然接受的智慧,倘若一味地否认一切客观限制,便会陷入盲目自大的虚幻之中,最终在现实的礁石上撞得粉身碎骨。
承认命运的“底色”,绝不意味着我们要成为被动的囚徒,人生的精彩之处,恰恰在于那片由我们自己亲手绘制的“前景”,同样的半杯水,悲观者哀叹其“只剩一半”,而乐观者则庆幸其“还有一半”,这便是心态的选择,是命运赋予我们的第一把船舵,面对困境,有人一蹶不振,抱怨命运不公;有人则愈挫愈勇,将逆境视为磨砺意志的熔炉,同样是身陷囹圄,司马迁选择了忍辱负重,终成“史家之绝唱”;同样是双耳失聪,贝多芬选择了扼住命运的咽喉,奏响响彻云霄的《命运交响曲》,他们的经历雄辩地证明,决定我们最终高度的,往往不是起点的高低,而是面对逆境时的态度与选择。
更进一步,命运的价值,最终体现在我们如何运用手中的“船舵”去创造价值,航行的目的,不在于躲避风浪,而在于驶向心中的彼岸,这彼岸,便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与事业,我们或许无法选择出身豪门,但我们可以选择勤奋与善良,用知识改变命运,用奉献温暖社会,我们或许无法避免人生的低谷,但我们可以选择在谷底积蓄力量,等待下一次的腾飞,正如航海家哥伦布,他无法选择风向,但他凭借着探索新世界的坚定信念与无畏勇气,最终发现了新大陆,他用行动诠释了:命运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翩翩起舞。
命运是一张由“底色”与“前景”共同织就的画卷,底色是客观的、既定的,我们无法更改;前景却是主观的、能动的,等待我们挥洒色彩,我们无法选择生命的剧本,但我们能选择成为怎样的演员,让我们以清醒的头脑认识命运,以坚韧的意志驾驭命运,以积极的行动创造命运,莫问前路是坦途还是荆棘,只管扬帆远航,因为命运之舵,始终紧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