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宽容仁爱,是美德基石还是纵容温床?

以宽容仁爱之心,照亮前行之路

在人类文明的璀璨星河中,有两颗最温暖、最明亮的星辰,一颗名为“宽容”,一颗名为“仁爱”,它们并非遥不可及的道德高标,而是深植于人性之中,能够照亮个人成长、社会和谐乃至世界和平的内在力量,宽容是海,能纳百川之浊;仁爱是光,能破万古之暗,唯有将二者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更加美好、温暖的人间。

宽容仁爱,是美德基石还是纵容温床?-图1

宽容,是智慧与胸怀的体现,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或多或少存在瑕疵,面对他人的过失、误解与不同,是选择睚眦必报、斤斤计较,还是选择海纳百川、得饶人处且饶人?答案,彰显了一个人格局的大小,宽容,并非怯懦的退让,更不是无原则的纵容,它是一种洞悉世事后的通达,一种“理解之同情”的智慧。

蔺相如“引车避匿”的宽容,成就了“将相和”的佳话,化解了国家危机;鲍叔牙对管仲的宽容与举荐,成就了齐桓公的霸业,也成就了一段千古传颂的知己之情,反观当下,网络戾气横行,一句不合便恶语相向,一件小事便上纲上线,这种缺乏宽容的“零和博弈”,只会让社会充满戾气,让个体陷入无尽的内耗,宽容,如同一个巨大的缓冲垫,能消解矛盾于无形,将冲突转化为理解与合作的契机,它让我们明白,世界并非只有黑白两色,更多的是由无数种灰色构成,学会宽容,就是学会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和谐共处。

仁爱,是人性中最本真的光辉,是构建社会和谐的基石。

如果说宽容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术”,那么仁爱便是驱动这一切的“道”,仁爱,是孟子所说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也”的善良,是孔子所倡导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同理心,是推己及人、悲天悯人的博大情怀,它始于对亲人的关爱,延伸至对朋友的友爱,最终升华至对陌生人的博爱。

一个充满仁爱的社会,必然是一个温暖的社会,当我们在街上看到蹒跚的老人时,会自然地生出搀扶之意;当我们在新闻中看到身处困境的同胞时,会慷慨解囊,伸出援手,这种发自内心的关怀,构筑了社会最坚实的道德堤坝,从汶川地震时“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众志成城,到疫情期间无数医护人员“逆行”出征的无畏奉献,再到日常生活中无数“微光”般的善举,都闪耀着仁爱的光芒,仁爱,让我们超越了个体的渺小,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与温暖,它告诉我们,我们不是孤立的岛屿,而是彼此相连的大陆。

宽容与仁爱,相辅相成,共同铸就高尚的人格与和谐的社会。

宽容与仁爱,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没有仁爱的宽容,可能沦为冷漠的旁观,甚至是不负责任的纵容;没有宽容的仁爱,则可能变得偏执与狭隘,在关怀他人的同时,无法容忍他人的不同,真正的仁爱,必然包含着对他人弱点的宽容;而真正的宽容,其根源也在于一颗充满仁爱之心。

我们无法选择生活的时代,也无法选择遇到的人,但我们永远可以选择自己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冒犯,我们可以选择报以微笑,而非怒目;面对世界的纷争,我们可以选择播撒善意,而非仇恨,这并非易事,它需要我们不断地自我修炼,将宽容与仁爱从一种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变为一种内在的生命习惯。

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当他人犯错时,多一份理解与原谅;当他人需要时,多一份伸出援手的勇气,让我们以宽容为舟,以仁爱为桨,在人生的航程中,不仅渡己,也渡人,当宽容仁爱之心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汇聚成河,它必将涤荡世间的尘埃,照亮我们共同前行的道路,最终抵达一个更加和谐、光明、充满希望的彼岸。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