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议论文三段论范文怎么用?新手掌握三段论写作技巧的秘诀是什么?

这里的“三段论”并非指形式逻辑中的“大前提-小前提-,而是指议论文最核心的“引论-本论-三大部分。

议论文三段论范文怎么用?新手掌握三段论写作技巧的秘诀是什么?-图1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解析这三段的结构、功能,并提供一篇完整的范文作为参考。


议论文三段论结构详解

一篇标准的议论文,其“三段论”结构可以细分为五个部分,但核心是三个段落群。

第一部分:引论 - 提出问题,亮明观点

这是文章的开头,通常由1-2个段落组成,其核心任务是“凤头”——开篇要精彩,引人入胜,并迅速点明中心论点

  • 功能:

    1. 引出话题: 用生动的现象、名言警句、故事、数据或社会热点等开头,吸引读者注意力,自然地引出文章要讨论的中心议题。
    2. 亮明观点: 在引出话题后,明确表达作者对这一议题的看法和立场,即中心论点,论点必须鲜明、准确、有概括性
  • 写作技巧:

    • 现象切入法: 描述一个社会现象或生活场景,然后提出问题或引出观点。
    • 名言引入法: 引用与主题相关的名人名言、诗词俗语,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和说服力。
    • 对比设问法: 通过对比或设问,引发读者思考,顺势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部分:本论 - 分析问题,论证观点

这是文章的主体,通常由2-3个段落组成,其核心任务是“猪肚”——内容要充实,论证要有力,结构要清晰,这是展现你思维深度和逻辑能力的关键部分。

  • 功能:

    1. 分论点支撑: 围绕中心论点,设立2-3个平行的分论点,这些分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支撑和阐释中心论点,使其更具体、更可信。
    2. 具体论证: 对每一个分论点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论证,论证方式包括摆事实(举例)、讲道理(分析)、引用权威、运用比喻等。
  • 结构安排(常用模式):

    • 并列式结构: 几个分论点之间是平行、并列的关系,共同支撑中心论点,论点“人要有理想”,可以分出“理想是前进的灯塔”、“理想是奋斗的动力”、“理想是精神的支柱”三个分论点。
    • 递进式结构: 几个分论点之间是层层深入、递进的关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论点“我们要重视创新”,可以分出“创新是什么(定义)”、“为什么创新很重要(原因)”、“我们如何去创新(方法)”三个层次。
  • 段落内部结构(万能公式):

    • 分论点句: 每段开头第一句话,清晰地提出本段的分论点。
    • 阐释句: 对分论点进行简要的解释或说明。
    • 论据句: 举出具体的事例、引用名言或数据来证明分论点。
    • 分析句: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将论据和分论点联系起来,分析论据是如何证明分论点的,阐述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切忌“论据+论点”的简单堆砌。
    • 小结句: 对本段内容进行小结,重申分论点,并自然地过渡到下一段。

第三部分:- 解决问题,总结全文

这是文章的结尾,通常由1个段落组成,其核心任务是“豹尾”——结尾要响亮,有力,余音绕梁

  • 功能:

    1. 总结全文: 简要回顾并重申中心论点和主要分论点,使文章结构完整,首尾呼应。
    2. 升华主旨: 在总结的基础上,将文章的立意进行拔高,从个人层面上升到社会、国家、时代等更广阔的层面,发出号召、提出希望或展望未来,给人以启发和力量。
  • 写作技巧:

    • 总结呼应法: 总结分论点,回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
    • 发出号召法: 基于论证,向读者发出行动的呼吁。
    • 展望未来法: 描绘一幅美好的蓝图,给人以希望和憧憬。
    • 引用升华法: 再次引用名言,或用富有哲理、文采的句子收尾,提升文章格调。

范文示例

论“延迟满足”的重要性**

(第一部分:引论)

在这个追求即时满足的时代,“想即所得”似乎已成为一种常态,短视频的即时刺激、外卖的快速送达、网购的秒速收货……我们习惯了在第一时间获得快感,这种对即时满足的过度沉迷,往往会让我们陷入目光短浅的困境,我认为,学会“延迟满足”,拥有为长远目标而克制当下欲望的能力,是个人成长与成功的必备素质。

(第二部分:本论)

延迟满足是个人实现长远目标的基石。 短暂的安逸与享乐固然诱人,但真正有价值的成就,往往需要时间的沉淀和持续的努力,正如一位学者为撰写专著,甘愿忍受数年的寂寞与清苦,放弃了无数社交娱乐的机会,这期间,他克制了即时享乐的冲动,将精力与时间投入到研究之中,正是这种“延迟满足”的能力,让他最终得以完成鸿篇巨制,在学术领域留下自己的印记,反观当下,许多年轻人因贪图一时的轻松,放弃了深度学习和技能打磨的机会,最终在职业竞争中陷入瓶颈,可见,能否为了“未来的大满足”而放弃“当下的小快乐”,直接决定了我们能走多远、能攀多高。

延迟满足是塑造健全人格的关键。 心理学著名的“棉花糖实验”早已证明,那些能够为了获得第二颗棉花糖而忍耐片刻的孩子,在成年后往往更具竞争力、社交能力和更好的抗压性,这背后的逻辑是,延迟满足的过程,本质上是一场与自我的博弈,它锻炼了我们的自控力、耐心和抗挫折能力,一个习惯于延迟满足的人,不会因一时的失败而气馁,也不会因外界的诱惑而动摇,他们拥有更强的情绪管理能力,能够理性规划自己的生活,而非被欲望牵着鼻子走,这种由内而外的强大,正是健全人格的体现,也是我们应对复杂世界最可靠的武器。

(第三部分:

无论是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抱负,还是为了塑造坚韧不拔的人格品质,“延迟满足”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它并非要我们完全禁绝欲望,而是要我们成为欲望的主人,拥有更清醒的头脑和更长远的目光,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让我们主动选择“延迟满足”,用今日的克制与耕耘,去浇灌明日丰硕的果实,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人生的赛道上行稳致远,最终收获那份更加厚重、持久的人生满足。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