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有度,方得始终
古人云:“过犹不及。” 这句充满智慧的箴言,精辟地道出了“度”的玄机,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治学修身,乃至建功立业,都离不开一个“度”字,做事有度,是一种深刻的智慧,一种圆融的境界,更是通往成功与和谐的必由之路,它要求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那个最恰当的平衡点,既不偏执一端,也不随波逐流。

做事有度,是审时度势的智慧。世间万物,皆有其运行规律,过度的干预与放任,都会导致失衡,正如《中庸》所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中”与“和”,便是“度”的极致体现,在自然界,江河奔流,入海有度,方能滋养万物,避免泛滥成灾;在社会治理中,政策宽松有度,方能激发活力,又可防范风险,反观历史,商鞅变法,法度严苛,虽使秦国骤强,却也因“刻薄寡恩”而埋下速亡的伏笔;隋炀帝好大喜功,征发无度,最终导致民不聊生,江山断送,可见,做事若失了“度”,即便初衷再好,也可能走向其反面,真正的智者,如庖丁解牛,“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正是精准把握了骨节间的“度”,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这种智慧,源于对事物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对时局变化的敏锐把握。
做事有度,是进退有据的修养。人生在世,面对名利、得失、成败,若无“度”的约束,极易陷入执念的泥潭,有些人追求事业,废寝忘食,最终耗尽身心,失去了生活的本真;有些人追求完美,吹毛求疵,因小失大,在无尽的焦虑中蹉跎岁月,做事有度,意味着懂得何时该锐意进取,何时该适可而止;懂得在追求卓越的同时,也珍视过程与沿途的风景,它是一种“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的从容,正如一位高明的棋手,既要敢于落子,抢占先机,也要懂得适时弃子,保全大局,在个人修养上,它表现为“不迁怒,不贰过”的自省;在人际交往中,它体现为“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分寸感,守住内心的“度”,才能在人生的波澜中保持清醒与笃定,不为一时得失而大喜大悲,真正做到“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做事有度,是和谐共生的境界。一个人的成功,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与环境、与他人和谐共生的结果,做事有度,是构建这种和谐关系的关键,在团队中,既要展现个人能力,也要懂得尊重他人,给伙伴留出空间,方能形成合力;在家庭里,既要关爱家人,也要保有独立,爱得太紧则令人窒息,放得太开则显得疏离,一个懂得“度”的人,如同一个精准的调音师,能为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调出最和谐的音符,他明白,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凡事留有余地,便是为未来和他人留有余地,这种“度”,不是懦弱的妥协,而是充满远见的包容;不是消极的避让,而是积极的共建,它让个人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也温暖了他人,照亮了世界。
“度”并非束缚我们的枷锁,而是引领我们前行的灯塔,它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一种精妙的权衡,一种贯穿于生活方方面面的艺术,在信息爆炸、节奏飞快的今天,我们更需要这种“做事有度”的智慧,让我们以“度”为尺,衡量言行;以“度”为舵,把握方向;以“度”为镜,映照内心,方能在人生的航程中行稳致远,在喧嚣的尘世中觅得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最终抵达“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圆满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