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启航:大一新生适应与发展团体辅导方案
团体名称
“大学启航” 或 “新‘心’相连”

团体目标
总目标: 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建立新的社交支持系统,增强自我认知与心理韧性,明确大学发展方向,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开启人生新篇章。
具体目标:
- 适应与接纳: 引导成员正视并接纳大学初期可能出现的迷茫、孤独、焦虑等情绪,学习有效的压力应对方法。
- 人际与连接: 创造一个安全、支持性的环境,帮助成员结识新朋友,学习有效的沟通技巧,建立初步的社交支持网络。
- 自我与探索: 协助成员探索自我兴趣、价值观与能力,建立更清晰的自我认知,提升自信心。
- 规划与行动: 引导成员思考大学生活的意义与目标,学习制定初步的学业与个人发展规划。
- 资源与利用: 让成员了解并学会利用学校(如心理咨询中心、学业指导中心、社团等)的各类资源。
团体对象
- 大一新生,约8-12人为一组。
- 成员背景可适当多样化(如不同学院、不同生源地),以促进更丰富的互动。
- 招募方式:通过学院通知、校园海报、线上报名等方式自愿报名。
- 筛选: 可进行简短的线上或线下访谈,排除有严重精神疾病史或攻击性行为的成员,确保团体安全。
团体性质
- 封闭式团体: 一旦开始,不再接纳新成员,以保证团体稳定性和成员间信任的建立。
- 发展性/支持性团体: 侧重于成员间的相互支持、经验分享和共同成长。
团体时间与地点
- 时间: 每周一次,每次90分钟,共进行6-8次,可选择晚上或周末的固定时间。
- 地点: 安静、舒适、不受打扰的团体辅导室或活动室,配备坐垫、白板、彩笔、纸等物资。
团体带领者
1-2名受过专业训练的心理咨询师或学生工作老师。
团体阶段与活动方案
第一阶段:破冰与建立(第1-2次)
| 次序 | 主题 | 目标 | 主要活动 |
|---|---|---|---|
| 第一次 | 你好,新同学! | 建立安全氛围,初步认识,明确团体契约 | 暖场活动:“名字接龙”或“一句话介绍” 主题活动:“我的大学初印象”(绘画或关键词分享) 讨论与澄清: 团体目标、保密原则、尊重与倾听等契约 总结与预告 |
| 第二次 | 我的大学“五味瓶” | 深化连接,分享真实感受,建立情感共鸣 | 暖场活动:“情绪天气预报” 主题活动:“我的大学‘五味瓶’”(分享进入大学以来开心、焦虑、迷茫、期待、失落等情绪及事件) 技巧学习: 积极倾听与共情回应 分享与反馈 |
第二阶段:探索与成长(第3-5次)
| 次序 | 主题 | 目标 | 主要活动 |
|---|---|---|---|
| 第三次 | 我的大学“朋友圈” | 探索人际交往模式,学习沟通技巧 | 暖场活动:“信任背摔”或“盲行”(室内版) 主题活动:“人际交往中的我”(角色扮演或情景剧,如“如何向陌生人求助”、“如何拒绝不合理请求”) 技巧学习: 非暴力沟通(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小组讨论 |
| 第四次 | 独一无二的我 | 增强自我认知,发现自身优势与资源 | 暖场活动:“优点轰炸”(每位成员轮流被他人说出优点) 主题活动:“我的自画像/生命线”(回顾过去,描绘现在,展望未来) 分享与赋能: 讨论如何将个人优势应用于大学生活 作业: 记录一周内的“小成就” |
| 第五次 | 我的大学“导航图” | 引导成员进行学业与个人规划 | 暖场活动:“时间管理四象限”(区分任务重要性) 主题活动:“我的大学‘导航图’”(绘制个人大学四年的发展蓝图,包括学业、社团、个人成长等) 资源链接: 介绍学校学业指导、生涯规划、心理咨询等资源 小组分享与建议 |
第三阶段:巩固与展望(第6-8次)
| 次序 | 主题 | 目标 | 主要活动 |
|---|---|---|---|
| 第六次 | 压力“变形计” | 识别压力源,学习有效的压力应对策略 | 暖场活动:“压力气球”(将压力写进气球,然后讨论如何“放气”) 主题活动:“压力应对工具箱”(头脑风暴并分享各自有效的减压方法,如运动、音乐、正念等) 体验练习: 简单的正念呼吸或渐进式肌肉放松 制定个人“压力应对计划” |
| 第七次 | 我们的故事 | 回顾团体历程,强化团体凝聚力 | 暖场活动:“团体回顾”(看之前的照片或记录) 主题活动:“感恩与祝福”(每位成员匿名写下对其他成员的祝福或感谢,随机抽取并朗读) 自由分享: 谈谈团体带来的最大收获 处理离别情绪 |
| 第八次 | 扬帆再起航 | 正式结束团体,展望未来,巩固成果 | 暖场活动:“未来信笺”(给一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 主题活动:“我的大学宣言”(分享未来的目标与承诺) 结束仪式: 赠送小礼物(如书签、种子)或进行“能量传递” 团体评估与反馈 |
团体评估
- 过程评估: 带领者每次活动后记录团体进程、成员参与度、互动模式等。
- 结果评估:
- 前测-后测: 使用《大学生适应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等在团体开始前和结束后进行施测,比较变化。
- 成员反馈: 团体结束后,通过匿名问卷或访谈收集成员对团体内容、带领者、整体效果的满意度及建议。
- 质性评估: 收集成员的“未来信笺”、心得体会等,作为质性评估的依据。
注意事项
- 保密原则: 在第一次活动时就必须强调并严格遵守,这是团体信任的基石。
- 尊重与包容: 鼓励成员尊重彼此的差异性,不评判、不指责。
- 领导者的角色: 带领者主要扮演引导者、支持者和催化者的角色,而非说教者,要积极调动团体动力,鼓励成员间的互动。
- 处理危机: 带领者需具备识别和处理团体中可能出现的危机事件(如成员情绪崩溃、严重冲突等)的能力,并清楚转介流程。
- 灵活调整: 本方案为参考,带领者可根据团体的实际进展和成员需求灵活调整活动内容和顺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