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学益研网

雾霾治理成效几何?秋冬重污染何时根治?

直面雾霾之困,共筑蓝天之梦

当灰白色的阴霾笼罩城市,当刺鼻的空气钻入鼻腔,当“雾霾”从一个陌生的气象名词,演变为人人谈之色变的日常词汇,我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严峻的现实:我们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生态危机与生存挑战,雾霾,不仅是天空的一块“伤疤”,更是对我们发展模式、生活方式乃至民族未来的严峻拷问。

雾霾治理成效几何?秋冬重污染何时根治?-图1

雾霾的形成,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后者无疑是罪魁祸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快速工业化进程中,汽车尾气、工业废气、建筑扬尘等排放物持续增加,这些污染物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便与水汽结合,形成团团毒雾,追根溯源,雾霾的背后,是我们长期以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式发展模式,为了追求GDP的数字增长,我们曾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将经济发展的天平过度倾斜,最终让环境以“雾霾”这种极端的方式,向我们发出了最严厉的警告。

雾霾的危害,远不止于影响出行和心情,它如同一张无形的巨网,笼罩着我们的健康、经济乃至社会心理,从健康层面看,PM2.5等细颗粒物能够直接进入人体肺部,引发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甚至增加癌症风险,它威胁着每一个生命,尤其是老人和儿童的身体健康,从经济层面看,雾霾导致交通瘫痪、航班延误、农业生产受损,更催生了“避霾迁徙”等非理性消费,对旅游业、服务业造成冲击,而更深远的,是它对国民心理的侵蚀,长期的灰暗天空,容易引发人们的焦虑、抑郁情绪,消磨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当呼吸一口新鲜空气都成为一种奢侈,我们引以为傲的“美好生活”又从何谈起?

面对这场“心肺之患”,我们并非束手无策,治理雾霾,是一场需要政府、企业和每一位公民共同参与的攻坚战,需要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与行动革命。

政府必须发挥主导作用,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动转型,这包括: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严格环保法规,对高污染企业实行“零容忍”,倒逼产业升级;优化城市规划,扩大绿地面积,构建“城市绿肺”,建立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形成治污合力。

企业应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血脉,与其在环保高压下被动整改,不如主动拥抱绿色科技,进行技术革新,实现节能减排,这不仅是对社会负责,更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我们同样责无旁贷,我们可以选择绿色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为减少尾气排放贡献一份力量;我们可以节约一度电、一滴水,践行低碳生活;我们还可以成为环保的监督者和宣传者,对污染行为勇敢说“不”,并向身边的人普及环保知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关乎民族未来的深刻哲理,雾霾的警钟已经敲响,它考验着我们的智慧与担当,让我们携起手来,以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直面雾霾之困,用行动驱散阴霾,共同守护那片属于我们每个人的、蔚蓝的天空。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