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年之担当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寄语,如黄钟大吕,响彻云霄,为新时代青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担当,是镌刻在青年骨血中的精神基因,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它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融入血脉的责任,是脚踏实地的行动,更是面向未来的远见。

担当,是一种“舍我其谁”的责任与勇气。 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每一代青年都有其特定的历史际遇和时代使命,回望百年,从“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到“我以我血荐轩辕”的鲁迅,再到“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一代代先贤用行动诠释了何为担当,在民族危亡之际,他们挺身而出,以血肉之躯筑起坚不可摧的长城,和平年代,担当的战场虽无硝烟,但其考验同样严峻,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无数“90后”、“00后”医护人员逆行出征,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守护生命的重任,他们脸上的勒痕,是担当最美的勋章;他们疲惫的身影,是青春最动人的风景,这种“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勇气,正是青年担当最鲜明的底色。
担当,是一种“知行合一”的实干与笃行。 担当不是好高骛远的空谈,而是脚踏实地的耕耘,青年人富有理想与激情,但若仅有理想而无行动,一切终将化为泡影,真正的担当,需要我们将远大抱负与个人奋斗紧密结合,在科研前沿,无数青年学者日夜攻关,为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贡献智慧;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青年干部们扎根基层,用脚步丈量民情,用汗水浇灌希望;在创新创业的浪潮中,青年才俊们敢为人先,用智慧和汗水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正如袁隆平院士所言:“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青年一代,唯有将个人奋斗的“小我”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我”,在实践的熔炉中百炼成钢,才能让担当精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担当,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远见与格局。 青年是社会上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理应具备超越时代的远见卓识,担当,不仅要解决当下的问题,更要着眼未来的发展,在全球化的今天,青年需要具备宽广的国际视野,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世界,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青年需要保持终身学习的热情,不断更新知识储备,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变革与挑战,我们的担当,不仅是为了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今天,更是为了擘画一个更值得期待的明天,这份对未来的深切关怀,正是青年担当最深刻的内涵。
“羡子年少正得路,有如扶桑初日升。”青年时期是人生最富创造力的黄金时代,我们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让我们以理想为帆,以奋斗为桨,将担当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韶华的青春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