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一场关乎国运人心的持久战
“物必自腐,而后虫生。” 这句古老的箴言,深刻揭示了腐败与衰败之间的内在联系,腐败,如同一颗附着在国家肌体上的毒瘤,它侵蚀着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动摇着国家长治久安的根基,最终损害的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反腐,从来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选择题,而是关乎国运兴衰、人心向背的必答题,它是一场需要以刮骨疗毒的勇气、抓铁有痕的决心和久久为功的韧劲来打赢的持久战。

反腐是民心所向,是执政之基。 古往今来,任何政权的兴衰更迭,无不与吏治清明与否息息相关。“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腐败分子以权谋私、贪赃枉法,直接侵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破坏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当民众对公权力失去信任,对公平正义产生怀疑,社会矛盾便会日益激化,执政的根基便会随之动摇,近年来,从“打虎拍蝇猎狐”的雷霆行动,到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建设,我们党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向腐败宣战,赢得了党心民心,巩固了执政地位,这雄辩地证明,反腐败斗争的成效,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
反腐是法治之需,是发展之要。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必然伴随着法治的完善和市场环境的优化,腐败行为,本质上是公权力的滥用,它扭曲了市场资源配置,破坏了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试想,在一个“关系大于规则”、“权力寻租”盛行的社会,创新活力何在?投资信心何在?公平正义何在?反腐,正是要斩断伸向公共利益的黑手,为市场经济的“无形之手”和政府调控的“有形之手”划定清晰边界,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权力监督、推进政务公开,我们致力于构建一个“亲”“清”的新型政商关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每一个市场主体都能在法治的轨道上公平竞争,这不仅是净化政治生态的需要,更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反腐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 我们既要看到反腐斗争取得的压倒性胜利和全面巩固,也要清醒认识到腐败问题的顽固性和复杂性,腐败行为往往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变通性和反复性,“不敢腐”的震慑已经形成,“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紧,但“不想腐”的思想堤坝仍需持续加固,这意味着反腐斗争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有丝毫松懈,它需要我们坚持系统施治、标本兼治,在保持高压态势、严厉惩治腐败的同时,更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强化对“一把手”等关键少数的监督,确保权力始终为人民服务。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反腐斗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考验着我们的智慧、勇气和担当,作为新时代的见证者和参与者,我们每个人都应成为这场斗争的积极力量,党员干部要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做到清正廉洁;广大人民群众要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形成无处不在的监督网;社会各界要共同营造崇廉尚洁的文化氛围,让清廉之风吹遍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只要我们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坚定,将反腐斗争进行到底,就一定能够打赢这场关乎国运人心的持久战,为子孙后代营造一个风清气正、海晏河清的美好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