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你全面解析2025年的高考议论文:

2025年高考作文题目回顾
要写好议论文,首先要理解题目,2025年全国主要考区的作文题有几个经典范例,它们共同构成了那一年的命题特色。
全国新课标I卷(河南、山西、河北、江西等省份)
** 一位父亲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打电话,旁边的孩子一再提醒,父亲却不听,最终孩子选择报警,警察赶来后,对父亲进行了批评教育,并称赞了孩子,此事引发社会争议。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核心立意角度:
- 规则意识与法治精神: 从“遵守交通规则”引申到“敬畏法律”,探讨个人在公共空间中的责任与义务。
- 亲情的边界与孝的新解: 孝不仅是顺从,更是“劝谏”与“引导”,当父母犯错时,子女应该如何做?这挑战了传统的“愚孝”观念。
- 教育的反思: 父亲的行为反映了什么?孩子的行为又体现了怎样的教育成果?这引申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
- 社会争议的思考: 为什么会引发争议?反映了社会上不同价值观的碰撞(如“法理”与“情理”、“个人自由”与“公共安全”)。
全国新课标II卷(宁夏、黑龙江、吉林、辽宁、新疆、西藏等省份)
** 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大李,笃学敏思,矢志创新,为破解生命科学之谜作出重大贡献,率领团队一举跻身国际学术最前沿;老王,爱岗敬业,练就一手绝活,变普通技术为完美艺术,走出一条从职高生到焊接大师的“大国工匠”之路;小刘,酷爱摄影,跋山涉水,捕捉世间美景,他的博客赢得网友一片赞叹:“你带我们品味大千世界”。
要求: 这三人中,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你的思考、权衡与选择。
核心立意角度:
- 价值选择与人生追求: 在“创新”、“敬业”、“审美”三种不同的人生价值中,你更推崇哪一种?这考验考生的价值判断能力。
- 平凡与伟大: “大国工匠”老王代表的是在平凡岗位上追求极致的伟大;“科学家”大李代表的是在尖端领域开拓创新的伟大;“摄影师”小刘代表的是通过发现美、记录美来创造价值的伟大,三者各有千秋。
- “大我”与“小我”: 大李和老王的贡献更偏向于“大我”,服务社会,推动国家进步;小刘的追求更偏向于“小我”,实现个人兴趣与价值,如何平衡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 时代精神: 这三种风采,分别代表了“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和“人文精神”,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所需要的多元人才画像。
北京卷
** “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 或 “深入灵魂的热爱”。
要求: 从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核心立意角度:
- 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 这是一个叙事性很强的题目,要求考生通过想象,与历史或现实中的英雄(可以是科学家、文学家、革命家等)进行“对话”,通过具体的事件和细节,展现英雄的精神品质,并表达自己的崇敬与思考。
- 深入灵魂的热爱: 这是一个抒情与议论结合的题目,要求考生探讨“热爱”的深度和广度,什么样的热爱才能称之为“深入灵魂”?这种热爱对个人成长、对社会有何意义?
2025年高考议论文的特点与趋势分析
综合来看,2025年的高考议论文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点:
- 贴近现实,关注社会: 无论是高速公路上的电话,还是“风采人物”的评选,都取材于真实的社会生活,这引导考生走出“象牙塔”,去关注社会现象,思考现实问题。
- 强调思辨,突出权衡: 新课标II卷的“谁更具风采”是典型的“权衡型”作文题,它要求考生不能简单地非此即彼,而是要进行比较、分析,在“比较”中阐明自己的立场和理由,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极高。
- 价值引领,弘扬正能量: 所有题目都指向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如法治、诚信、敬业、创新、爱国、奉献等,作文成为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
- 文化底蕴与时代气息并重: 北京卷的“英雄”题目,直接链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中的英雄情结,而“风采人物”则紧扣“中国梦”、“大国工匠”等时代主题。
高分议论文结构与写作技巧
一篇优秀的2025年高考议论文,通常具备以下要素:
标题:鲜明、深刻、有文采
是文章的眼睛,要能准确概括观点,并吸引阅卷老师。
- 对于“风采人物”题:
- 《于平凡处铸就伟大》(赞老王)
- 《创新之光照亮未来》(赞大李)
- 《以热爱之名,赴山海之约》(赞小刘)
- 《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综合论述三者价值)
- 对于“高速公路打电话”题:
- 《敬畏规则,守护生命》
- 《有一种孝,叫“不盲从”》
- 《“劝谏”的智慧》
开头:开门见山,亮明观点
开头要迅速入题,引出中心论点,可以用名言、设问、排比等方式。
示例(以“风采人物”题为例):
“人生在世,各有风采,有人以创新为帆,驶向科技蓝海;有人以匠心为尺,丈量平凡岗位;有人以热爱为眼,发现世间大美,在当代中国这艘巨轮上,大李、老王、小刘三位候选人,谁更能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风采?在我看来,那颗在平凡岗位上追求极致的‘匠心’,更值得我们敬佩与传承。”
本论:结构清晰,论据充分
这是文章的主体,要分层次、多角度地论证观点,经典的“并列式”或“递进式”结构非常适用。
-
并列式结构(以“论工匠精神”为例):
- 分论点一:工匠精神,是精益求精的极致追求。 (论据:庖丁解牛、故宫文物修复师、老王的故事)
- 分论点二:工匠精神,是淡泊名利的专注坚守。 (论据:屠呦呦数十年如一日研究青蒿素、钱钟书先生“板凳甘坐十年冷”)
- 分论点三:工匠精神,是民族复兴的坚实根基。 (论据:德国、日本等制造业强国的崛起,中国“智”造的崛起需要工匠精神)
-
递进式结构(以“论规则意识”为例):
- 是什么: 规则意识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是法治社会的基石。
- 为什么: 没有规则,社会将陷入混乱;敬畏规则,才能保障每个人的自由与安全。(可对比“中国式过马路”等反面现象)
- 怎么办: 个人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社会要加强普法宣传和制度约束。
论据:丰富、典型、有说服力
论据是议论文的血肉,2025年的高分作文,论据往往呈现出“古今中外、文史哲科”的多元特点。
- 经典论据: 屈原、司马迁、文天祥、鲁迅、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
- 时事论据: “天眼”FAST之父南仁东、“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时代楷模”张富清等。
- 文化论据: 《论语》中的“君子务本”,《道德经》中的“大巧若拙”,《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等。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结尾要呼应开头,重申观点,并适当升华,引人深思。
示例:
“无论是大李的开拓创新,还是小刘的审美发现,都值得我们喝彩,但老王身上那种‘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