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辅导指南将围绕“如何有效学习郑版《外国文学史》”,从学习方法、重点梳理、答题技巧、资源推荐等多个维度为你提供全面的帮助。

学习方法与策略:从“读不完”到“读得懂”
郑版教材非常厚重,直接从头读到尾很容易迷失方向,建议采用以下策略:
先搭框架,再填血肉(宏观把握)
- 使用思维导图:在开始每一章或每一时期的学习前,先快速浏览目录,了解整个文学史的分期(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17世纪古典主义、18世纪启蒙、19世纪浪漫主义/现实主义、20世纪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 建立时间轴:在一张大纸上画出时间轴,将重要的文学运动、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标注在相应的时间段上,这能让你直观地看到文学发展的脉络和各流派之间的继承、革新与对抗关系。
- 核心问题:学习每个时期时,先问自己:“这个时代最核心的文学特征是什么?它是在反抗什么?又追求什么?” 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反抗的是中世纪的“神权”;现代主义的核心是“内省与荒诞”,反抗的是19世纪以来的理性传统。
抓大放小,突出重点(微观精读)
- 分清主次并非同等重要,你需要将精力集中在“重点作家、重点作品、重要文学流派”上。
- 重点作家: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歌德、雨果、巴尔扎克、狄更斯、司汤达、托尔斯泰、卡夫卡、乔伊斯、加缪、马尔克斯等。
- 重点作品:《神曲》、《哈姆雷特》、《堂吉诃德》、《浮士德》、《悲惨世界》、《高老头》、《红与黑》、《战争与和平》、《变形记》、《百年孤独》等。
- 重要流派:文艺复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要掌握它们的定义、特征、代表作家和作品。
- “三驾马车”学习法:对于每个重点,要从三个维度掌握:
- 生平与创作道路:了解作家的经历如何影响其创作。
- 代表作品分析:掌握作品的故事梗概、主要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
- 文学史地位与影响:评价该作家/作品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和意义。
对比与联系,融会贯通
- 横向对比:将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作家进行对比,将英国的莎士比亚与西班牙的塞万提斯进行对比,他们都塑造了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哈姆雷特 vs. 堂吉诃德),但方式和结局不同。
- 纵向联系:将不同时期的流派进行对比,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与浪漫主义的“抒情与想象”对比;将19世纪现实主义的“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与20世纪现代主义的“非人化”、“碎片化”对比。
- 主题关联:注意一些贯穿文学史的主题,如“人与神”、“人与社会”、“个人与命运”、“爱情与死亡”、“战争与和平”等,看看不同时代的作家是如何处理这些永恒主题的。
输出倒逼输入,主动学习
- 复述与总结:读完一个章节或一个作家的介绍后,合上书,尝试用自己的话把核心内容复述出来。
- 做笔记:不要大段抄书!建议采用康奈尔笔记法或思维导图,提炼关键词、核心观点和自己的理解。
- 尝试论述:针对一个作家或作品,尝试写一段小评论或回答一个简答题,“简述哈姆雷特的‘延宕’性格及其成因。”
文学史各阶段核心要点梳理(郑版教材重点)
以下是对郑版教材各章节核心内容的提炼,帮助你快速抓住重点。
第一编 古代文学
- 重点:古希腊罗马文学是欧洲文学的源头。
- 古希腊文学:
- 神话:神的故事(宙斯等)和英雄传说(赫拉克勒斯、阿喀琉斯)。意义:是后世文学艺术的母题。
- 史诗:荷马《伊利亚特》、《奥德赛》。特征:英雄主义、集体主义、神人同形同性。
- 戏剧:悲剧(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欧里庇得斯(《美狄亚》))。核心:命运观,喜剧家阿里斯托芬。
- 古罗马文学:
- 维吉尔《埃涅阿斯纪》——第一部文人史诗。
- 贺拉斯提出“寓教于乐”。
- 奥维德《变形记》——古希腊罗马神话的集大成者。
第二编 中世纪文学
- 重点:基督教文化占统治地位,但民间文学和骑士文学也很有特色。
- 教会文学:宣扬禁欲主义、来世思想。
- 英雄史诗:日耳曼系统的《贝奥武夫》,法国系统的《罗兰之歌》,西班牙的《熙德之歌》。
- 骑士文学:骑士精神(忠君、护教、行侠、爱慕贵妇)的体现,分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
- 城市文学:反映市民生活,如《列那狐的故事》。
- 但丁《神曲》:中世纪文学的总结,新时代文学的先声,采用“三行体韵律”,结构严谨(地狱-炼狱-天堂),充满象征意义。
第三编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 核心思潮: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神权。
- 意大利(发源地):
- 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抒情诗集《歌集》。
- 薄伽丘《十日谈》:欧洲近代短篇小说的奠基之作,以人文主义反对禁欲主义和教会腐败。
- 西班牙:
-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欧洲长篇小说的典范,堂吉诃德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形象,主观理想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小说奠定了现代小说的基础。
- 英国(高峰):
- 莎士比亚:世界戏剧的巅峰。
- 历史剧:《亨利四世》等。
- 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歌颂爱情与友谊,充满乐观主义。
- 悲剧:《哈姆雷特》(“生存还是毁灭”)、《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悲剧”,深刻揭示了人性的复杂与社会的矛盾。
- 传奇剧:《暴风雨》。
- 莎士比亚:世界戏剧的巅峰。
第四编 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 核心特征:崇尚理性、服从王权、模仿古人(三一律:时间、地点、动作统一)。
- 法国(中心):
- 高乃依《熙德》:古典主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 拉辛《费德尔》:心理描写的深度,揭示情欲与理性的冲突。
- 莫里哀(喜剧大师):《伪君子》(答尔丢夫)、《悭吝人》(阿巴贡)——辛辣讽刺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恶习,人物形象高度典型化。
第五编 18世纪启蒙文学
- 核心特征:宣传科学、理性、自由、平等,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治倾向性。
- 英国:
- 笛福《鲁滨逊漂流记》: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新人”形象,歌颂劳动和创造。
-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辛辣讽刺英国社会的种种弊端。
- 法国:
-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哲理小说的开创者。
- 伏尔泰《老实人》:“乐观主义”的讽刺。
- 卢梭《爱弥儿》:“返回自然”,其《忏悔录》开创了自我暴露的先河。
- 狄德罗《拉摩的侄儿》:辩证法的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