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将从“为何写情”、“写何种情”、“如何写情”三个层面,为你系统地解析如何在议论文中驾驭“情”这一元素,并附上范文示例。

为何要在议论文中“写情”?—— 情感的力量与价值
传统观念认为,议论文应以理服人,排斥情感,但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往往是“情理交融”的,情感在议论文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 增强说服力,以情动人:纯粹的逻辑推演有时会显得冰冷、枯燥,甚至让读者产生距离感,真挚的情感能够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激发读者的共鸣,当读者在情感上被触动时,他们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即所谓“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 深化立意,彰显人文关怀:情感是连接个体与社会的纽带,在议论文中融入情感,能让你的论证超越冰冷的数据和逻辑,展现出对生命、社会、人性的深切关怀,从而使文章的立意更加高远、深刻。
- 丰富文采,增强感染力:情感是语言的催化剂,饱含情感的文字往往更具张力、更富文采,能够营造出强烈的画面感和冲击力,使文章读来荡气回肠,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核心原则:情为理服务,理因情而升华,情感不是目的,而是服务于你论证观点的手段和途径。
写何种“情”?—— 情感的甄别与选择
议论文中的“情”,并非指泛滥的个人情绪(如愤怒、抱怨),而是指那些具有普遍性、正义感、积极向上的人类情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选择:
-
家国情怀:对民族、国家的热爱与忧思,对历史文化的认同与自豪,这种情感宏大而深沉,能瞬间提升文章格局。
- 适用主题:爱国主义、文化自信、社会责任、时代使命。
- 情感关键词:自豪、忧思、担当、热血、赤子之心。
-
悲悯情怀:对他人苦难的同情与关怀,对弱者的扶助之心,对生命价值的敬畏,这种情感温暖而有力,能彰显人性的光辉。
- 适用主题:社会公平、生命教育、环境保护、人文关怀。
- 情感关键词:同情、悲悯、良知、温暖、敬畏。
-
英雄情怀:对奉献、牺牲、坚守、勇气的赞美与向往,这种情感激昂而崇高,能激发读者的奋斗精神。
- 适用主题:奋斗精神、理想信念、职业道德、个人成长。
- 情感关键词:敬佩、感动、敬仰、崇高、无畏。
-
思辨情怀: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对未知的探索精神,对过往的反思与省悟,这种情感理性而深沉,能展现思想的深度。
- 适用主题:历史反思、科技创新、哲学思辨、教育本质。
- 情感关键词:沉思、警醒、求索、反思、执着。
避雷指南:避免使用偏激、狭隘、消极的情感,如仇外、民粹、泄愤、颓废等,这些情感不仅无法服人,反而会暴露作者认知的局限。
如何“写情”?—— 情感的融入技巧
将情感自然地融入议论文,需要高超的写作技巧,切忌空洞地喊口号,要将情感具体化、形象化。
叙事抒情,以事感人
通过讲述一个具体、生动的故事,让情感在叙事中自然流淌,故事不必宏大,但必须真挚,能触动人心。
- 写法:用简练的笔墨勾勒场景,聚焦人物的关键动作或一句朴素的话语,将情感蕴含其中。
- 示例(论证“奉献”):
“我忘不了那个画面:漫天风雪中,一位年轻的消防员,背起被困的老人,在及膝的积雪中艰难跋涉,他脸上被冻得通红,呼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迅速消散,但他的背,却如同一座山,稳稳地托起了生的希望,那一刻,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无声的担当。”
细节描绘,以形传情
运用细节描写,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体验,让读者感同身受。
- 写法:抓住最能体现情感的细节,进行放大、特写。
- 示例(论证“乡愁”):
“乡愁是什么?是母亲站在村口那棵老槐树下,被夕阳拉长的、佝偻的身影;是父亲寄来的那双布满老茧却针脚细密的手工棉鞋;是深夜里,那一碗永远飘着熟悉米香的蛋炒饭,它不是地图上的一条线,而是血脉里一种化不开的、温暖的酸涩。”
引用名言,以情衬理
引用与情感相关的诗词、名言、典故,可以迅速唤起读者的集体记忆和情感共鸣,为你的论点增添文化底蕴和情感厚度。
- 写法:引用要与论点高度契合,并能自然地过渡到你的论述中。
- 示例(论证“坚守”):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坚守一份初心,何其之难,正如苏轼所言:‘一蓑烟雨任平生。’这份坚守,不是顽固不化,而是在风雨飘摇中,依然能保持内心的澄澈与从容,它如同暗夜中的灯塔,照亮了我们前行的路,也温暖了我们疲惫的心。”
排比设问,以势蓄情
运用排比句式或连续设问,可以形成强大的语势,层层递进地激发和积蓄情感,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
- 写法:排比句要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设问要能引人深思,直击人心。
- 示例(论证“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是在功成名就时的万众瞩目,还是在默默无闻时的日复一日?是索取时的理所当然,还是奉献时的无怨无悔?我想,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你拥有多少,而在于你付出了什么,在于你是否像一颗流星,即使短暂,也曾用尽全力划破夜空,为世界带来一瞬光明。”
范文示例
以情为墨,书写时代华章**
文章开篇可先破题,指出在追求效率与理性的时代,我们不应遗忘情感的价值。
(主体部分)
分论点一:家国情怀,是民族精神的压舱石。
- 论证:可以引用“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句,讲述近代仁人志士为救国图存奔走呼号的感人故事(如林则徐虎门销烟),或描绘当代航天人、戍边战士默默奉献的场景,通过这些具体的人和事,展现家国情怀如何凝聚人心,激励一代又一代人。
分论点二:悲悯情怀,是社会文明的温度计。
- 论证:可以对比两种社会现象:一种是面对摔倒老人无人敢扶的冷漠,另一种是无数普通人自发为灾区捐款捐物的热情,通过对比,论证悲悯情怀是社会良知的体现,是维系人与人之间信任的纽带,可以引用特蕾莎修女“用大爱做小事”的理念,说明悲悯并非遥不可及。
分论点三:英雄情怀,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
- 论证:可以聚焦于平凡岗位上的不凡人物,如疫情期间的快递小哥、大山深处的支教老师、实验室里日夜攻关的科研人员,通过描写他们日复一日的坚守与付出,论证英雄并非天生,而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以非凡的毅力和奉献精神,活成了英雄的模样,这种情怀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发光发热。
(结尾部分)
情是理的血肉,理是情的骨骼,一个有温度的社会,一篇有深度的文章,都离不开情感的滋养,让我们以情为墨,以理为笔,在时代的画卷上,不仅描绘出逻辑的清晰与严谨,更书写下人性的光辉与温暖,共同谱写一曲情理交融的壮丽华章。
在议论文中写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境界,它要求作者心中有真情,脑中有理路,手上有技巧,当你能够将真挚的情感与严密的逻辑完美融合时,你的文章将不再是一篇冰冷的应试之作,而是一篇能够触动灵魂、引发共鸣、传递力量的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