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过”是一个极富哲理和情感张力的主题,非常适合用于议论文写作,它不仅仅是“失去”的同义词,更蕴含着关于选择、成长、机遇和人生智慧的深刻思考。

以下为您整理了关于“错过”的议论文素材,分为核心观点、经典素材、现代案例、名言警句和写作角度,希望能给您带来启发。
核心观点与分论点
在写“错过”主题的议论文时,可以先确立几个核心分论点,让文章结构更清晰。
-
错过是人生的常态,不必过分执着。
人生就像一条单行道,我们不可能同时拥有所有选择,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对其他选择的“错过”,坦然接受这一点,是成熟的第一步。
-
错过未必是遗憾,它可能是一种成全。
错过一个不合适的人,才能遇见那个对的人;错过一个错误的方向,才能找到正确的道路,错过是为了更好的遇见,是一种“失”与“得”的辩证法。
-
真正的错过,是错失成长的机会和内心的坚守。
与其纠结于错过的人或事,不如反思我们是否错过了学习、改变和成为更好自己的机会,有些错过,如错过诚信、错过善良、错过梦想,才是人生中真正的损失。
-
如何面对错过,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沉溺于错过,只会让人一蹶不振;而将错过化为动力,从失败中学习,则能让人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议论文素材例子
(一) 经典与历史素材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故事:古时候有位老翁,丢了马,邻居来安慰他,他却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气呢?”后来,他的马带回一匹胡地的骏马,邻居来祝贺,他又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祸患呢?”他的儿子因骑这匹马而摔断了腿,邻居来慰问,他又说:“怎么知道这不是福气呢?”后来战争爆发,村里的壮丁都被征召入伍,大多战死沙场,他的儿子却因腿瘸而幸免于难。
- 适用角度:错过未必是遗憾,它可能是一种成全。 眼前的“错过”或“损失”,从长远来看,可能蕴含着意想不到的“获得”和“幸运”,这提醒我们要用发展的、辩证的眼光看待人生中的得失。
-
苏轼与“乌台诗案”
- 故事: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这无疑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次巨大“错过”,他错过了京城的高位和施展抱负的舞台,正是在黄州,他创作了《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篇,完成了从政治家到文学巨匠的蜕变,这次“错过”,让他的人生境界得到了升华。
- 适用角度:如何面对错过,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人生的低谷和“错过”可以成为艺术和思想喷涌的源泉,苏轼将个人的不幸与历史的宏大叙事相结合,在“错过”中找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壮美。
-
居里夫人的“错过”
- 故事:玛丽·居里(居里夫人)在发现镭元素后,完全可以申请专利,从而获得巨额财富,但她和丈夫皮埃尔选择放弃,将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公布于世,认为科学属于全人类,他们“错过”了成为富翁的机会,却“得到”了科学界的崇高声誉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永恒功绩。
- 适用角度:真正的错过,是错失内心的坚守。 居里夫人没有错过作为科学家的初心和良知,她主动“错过”了物质利益,坚守了科学的纯粹与无私,这比任何财富都更加宝贵。
(二) 现代与生活素材
-
乔布斯与“被自己创办的公司开除”
- 故事:1985年,乔布斯被他亲手创立的苹果公司董事会驱逐,这是一次毁灭性的“错过”,他失去了自己倾注全部心血的事业,这次“错过”让他创办了NeXT和皮克斯动画工作室,皮克斯制作了世界上第一部完全由电脑制作的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后来,苹果收购了NeXT,乔布斯王者归来,带领苹果走向了前所未有的辉煌,他曾说:“被苹果开除,是我所经历过的最好的事情。”
- 适用角度:错过是人生的常态,不必过分执着。 一次看似致命的职业“错过”,却成为他人生中最具创造力的时期,并最终让他以更强大的姿态回归,这告诉我们,人生的剧本并非一成不变,每一次“错过”都可能是一个新的开始。
-
科比·布莱恩特的“跟腱断裂”
- 故事:2025年,科比在比赛中跟腱断裂,这几乎是篮球运动员职业生涯的“死刑判决”,他错过了那个赛季的剩余比赛,也错过了许多球迷认为他应该提前退役的“体面”结局,但他选择坚持,通过艰苦的康复训练,又打了两个赛季,用一场60分的传奇告别战,为自己的职业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 适用角度:如何面对错过,决定了人生的高度。 科比没有错过对篮球的热爱和对胜利的渴望,身体的“错过”没有击垮他的精神,反而成就了“曼巴精神”的传奇,激励了无数人。
-
“选择”与“错过”的日常
- 例子:高考后,你选择了一所大学,就意味着错过了其他所有大学;大学毕业后,你选择了一份工作,就意味着错过了其他所有机会;甚至每天早上,你选择穿这件衣服,就意味着错过了另一件衣服带来的可能性。
- 适用角度:错过是人生的常态,不必过分执着。 这个例子非常贴近生活,可以用来说明“错过”是伴随我们一生的基本状态,是选择的结果,关键不在于错过了什么,而在于我们是否做出了当下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并为之负责。
名言警句
- “人生就是一场不断选择的旅行,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一次错过。” —— 佚名
- “当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的时候,你也要再群星中迷路。” —— 泰戈尔
- 解读:不要因为一次失去而沉溺其中,从而错过了更多美好的东西。
-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 《淮南子》
- 解读:经典的辩证法思想,提醒我们祸福相依,看待“错过”要长远。
- “机会来临时,犹豫不决的人往往错过它。” —— 佚名
- 解读:从反面论述,错过有时源于自身的软弱和迟疑。
- “人最大的痛苦,不是得不到,而是得到了又失去,而比这更痛苦的,是本可以得到,却因为自己的原因错过了。” —— 佚名
- 解读:强调了主动“错过”比被动“失去”更令人悔恨,引出反思的重要性。
写作角度与结构建议
示例**:
- 《错过,是为了更好的遇见》
- 《莫让错过成过错》
- 《论错过的哲学》
- 《每一次错过,都是生命的刻痕》
结构建议(五段式):
-
第一段:引论
- 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如人生是一趟单程列车,沿途有无数风景,我们只能选择性地欣赏,从而错过其他)引出“错过”这一话题。
- 提出中心论点:错过是人生的常态,我们应学会以智慧和坦然的心态面对它,并从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
第二段:分论点一(是什么)
- 论述“错过”是人生的常态,是选择的必然产物。
- 结合“日常生活中的选择”素材,说明“错过”无处不在。
-
第三段:分论点二(为什么/怎么样)
- 论述面对“错过”的不同态度会带来不同结果。
- 正面:用苏轼或乔布斯的例子,说明将“错过”化为动力,能实现人生升华。
- 反面:可以简要提及一些人因沉溺于错过而一蹶不振,形成对比。
-
第四段:分论点三(怎么办/深层思考)
- 论述我们应警惕的不是错过的人或事,而是错过成长的机会和内心的坚守。
- 用居里夫人的例子,说明主动“错过”物质利益,坚守精神追求,才是真正的“不错过”。
-
第五段:结论
- 总结全文,重申中心论点。
- 用泰戈尔的名言升华主题,呼吁读者放下对错过的执念,勇敢地走向未来,因为每一次错过,都是为了迎接下一次更美好的相遇
